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大美之春》——马柯且|2025乙巳新年特展

时间:2025-01-16 09:31:59 来源:zgwhb.cn 编辑:佚名 阅读:手机版

《大美之春》——马柯且|2025乙巳新年特展

 

 

前言

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

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正如蛇的蜕变一般,艺术家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脱胎换骨,涌现出新的创意与灵感。我们相信,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也将在观众心中激起新的波澜,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对智慧、对未来的渴望。

让我们在2025乙巳蛇年这个充满变化与可能的时刻,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仰,走进这场丰富的艺术旅程。愿本次展览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以及未来创作与探索的源泉。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

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马柯且,(曾用名:阿力可且)1964年9月出生,四川凉山州布拖县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凉山州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西昌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四川新锐油画院专职画家,重庆市当代油画研究院常务理事,山东省黄河口油画院特聘画师。

展览及艺术活动:

1998年作品《溟·系列》获98毕业生创作优秀作品奖,同年参加“美苑杯”全国美术学院专业竞赛获优秀作品奖;

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参加第二届全国西南少数民族画展;

参加重庆市秋季“三人油画作品”邀请展;

1999年作品《溟》参加重庆市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美展,暨第九届全国美展;

作品《玉米林》参加重庆市美术摄影大赛;

2000年作品《形态系列》参加中国台湾“新美时代大陆油画精品邀请展”;(台湾)

参加第二届“人类贡献奖”国际民俗大展;

2001年参加重庆市首届“夏季油画珍藏展”作品《大地NO.6》参加中国油画大展;

2002年作品《七月布拖》参加四川省第四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画展;(银奖)

2003年作品《正午》参加重庆市首届油画大展,暨第三届中国油画展重庆展区;

2004年作品《黄色大风景系列NO.10》参加首届大专院校教师美术作品展;

2005年作品《黄色大风景系列》分别获西昌学院艺术类学术成果获金、银、铜奖;

作品《绿色大坝》参加“黄山杯”第五届中国当代书法、美术大展获银奖;

2006年《红草地》参加中韩国际油画邀请展,获优秀作品奖;(韩国首尔)

作品《蓝色系列之六》参加第一届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大赛,获佳作奖;

2007年作品《蓝色系列之一》参加第九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8年作品《红草地》参加“抗震救灾、手牵手”四川地震赈灾艺术品义拍;(上海)

2009年参加重庆市第四届美展,暨全国第十一届美展重庆市选送作品展;

2010年作品《黄色大风景系列》由“广州九鼎风投”机构收藏;

2011年作品《柄》系列由重庆友人收藏;

2012年参加贵州凯里“寻源之旅”写生活动;

2013年参加“寻源之旅”——贵州岜沙苗寨写生活动;

参加“跨越之旅”——当代艺术展;(成都 北京)

2014年参加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原创油画艺术”邀请展;(法国巴黎)

作品《大凉山系列》参加痛感——当代绘画艺术探索展;(北京树美术馆)

作品《大凉山系列》参加集合高小华师友展;(成都高小华美术馆)

作品《荷》参加第七届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家画展;

2015年作品《大凉山系列之五、之六》参加“阳光之梦”西南艺术邀请展;

2015年参加“人文工业”写生中国走进攀枝花东区写生活动;

2015年作品《大凉山系列之九》参加意大利价值与教皇再创艺术展;

2016年作品《雪域大凉山》参加九人油画邀请展;(西昌术下美术馆)

2016年作品《雪域大凉山系列之山》参加“黄河入海流”加拿大白石、中国东营友好城市文化之旅艺术作品展;(山东)

2017年作品《初春》参加四川省书画院会东行金沙文化美术作品展;

2017年作品《春意彝寨》参加逐梦丹青凉山衡阳市书画联展;

2017年作品《雪域大凉山系列之一》、《雪域大凉山系列之二》、《雪域大凉山系列之四》参加美国无界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美国弗吉利亚州纽波特纽斯市)

 

作品发表报刊:

2018.10作品《雪域大凉山》参加四川省少数民艺术节。

2018.11作品《落雪听禅系列之四、之五、之六》参加中徳当代艺术交流展。

2018.7参加中国写生凉山行活动。

2018.8参加重庆,四川名家走进大凉山,布拖写生活动。

2018.9作品《落雪听禅系列之一》参加凉山、广东佛山美术作品交流展。

2018.12作品《落雪听禅系列之六》参加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西昌天和美术馆首届《大地情歌》美术作品展。2018.12作品《雪域大凉山之二》参加第二届《阳光之梦》艺术作品展。

2019.6作品《五彩凉山》参加“多彩中国”国际小幅艺术品大展。(北京、意大利)

2019.10作品《凉山雪系列七、八》、《格尔里次印象》参加“相约柏林”(HAND IN HAND)中德当代艺术作品交流展。(德国柏林)

2019.11作品《凉山雪系之十二》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項目当代彝族题材美术作品展。(北京中央民大学)

2019——2020作品《凉山雪系列之八》参加凉山、雅安美术作品交流联展。(西昌.雅安)2020.1作品《凉山雪系列之三》参加四川省新锐油画研究院年度学术展。(成都)

 

 

 

我的柯且兄弟

 

阿力柯且是彝族中的帅小伙人长得帅,身材健壮,当年迪斯科跳的好,而且喝酒厉害,性格豪爽,对人真诚,大家非常喜欢这个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小伙。记忆中我和柯且认识是在1980年的春天通过师兄认识的,当时都是在重庆参加四川美术学院和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的招生专业考试,时间过得真快一恍40年过去了。这40年中我与他象兄弟一样相互照应,每年都能见上几次面,身体健康,时常还可以微信交流创作的体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讯的便捷足不出户便知他的动向,现在打开手机微信时常可以看到柯且的新作品,更被扑面而凉山风所打动。可能是彝人粗犷刚毅的性格造就了他的大气,他的画面中在梦幻的云彩中始终露出大地的厚实的肌理,给人一种魔幻现实的意境。他在创作中大笔涂抹,用笔畅快不拘小结,用色直接充满激情,或厚涂或薄淌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看他画画到也是一种享受。

 

 柯且现在更多的关注点是放在油画民族语言的探索和综合材料的运用上,寻求适合自身艺术发展的路径已经是这个年龄不开回避的问题,因为他是一个有担当的彝族艺术家,而要寻找到适合的路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为此,他不断给自己加码,放弃了过去一些熟悉表现手法,强调绘画语言的独立性,积极探索画面精神和情感的表达。在他近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更多采用以神写形表现手法,作画以意为主,以意造像,以意造境画出自己精神和意向,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阿力柯且正以自己全新的面貌向我们走来,真心为他取得的进步而高兴。

 

 祝愿他在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侯宝川

2020.08.09

 

 

心灵景象的追求者

 马柯且是一位直率而极具活力的人,他的血液中流淌着凉山彝族人雄浑而奔放的气质,同时又具有一个文化人的内敛和睿智。他出生和成长于大凉山,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意义有其独特的感悟!

 

 几十年来,可且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艺术的探寻与实践,他经历了正统的学院教育,练就了一身基本的绘画技能和知识素养,以及不断创新进取的思维方法!他以他的专业眼光重新审视他那熟悉而陌生的故土,那里的天空、流云、山川成为了他的精神栖息之处,他开始用意象的笔触和肌理重新演绎他心灵中的世界。

 

中年后的可且越来越注重绘画语言的表现,他从西方的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的研习开始,并与中国传统写意的体验结合起来,逐渐提炼出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层次丰富的点线面的构成,变换自如的空间和光影,突显出其作品中的形迹越来越自由,色彩越来越简练。

 

 无论世界有多么纷繁复杂,我们的心绪有多么变幻无常,艺术最终还是要回归单纯,回归到自己宁静的内心,由此才能将眼中琐碎而杂乱的风景转换为更为抽象而宏大的心灵景象。

庞茂琨2024.8.12

 



 

 

 

 

 

TAG标签: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