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之春》—— 杨健生|2025乙巳新年特展
前言
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
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正如蛇的蜕变一般,艺术家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脱胎换骨,涌现出新的创意与灵感。我们相信,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也将在观众心中激起新的波澜,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对智慧、对未来的渴望。
让我们在2025乙巳蛇年这个充满变化与可能的时刻,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仰,走进这场丰富的艺术旅程。愿本次展览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以及未来创作与探索的源泉。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
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杨健生,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李可染画院研究员、民盟中央美术院河南分院副院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委会主任、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政协书画院院务委员、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百练功成始自然
——独家专访著名画家杨健生
陈珊珊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盛行起来.。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笔法,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融合。因此,中国工笔画的精妙绝伦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杨健生注重当代绘画形式所提供的丰富真实的感受,展开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借助客观对象激活和发掘自身的表达愿望,完成内心情感的书写。因此,他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精神特质,使强烈的时代感统领于画面整体的气氛和意境中,切合于朴素自然的审美取向中。
花开时节 239cmX185cm 纸本2024
《高铁时代》合作183cmX230cm纸本2024
杨健生非常重视对传统的继承,他说“我的立足点就是传统。立足点在传统,就是紧紧抓住中国工笔人物画最根本的东西,抓住根了,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才能纯正、地道、有味,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传统中留下来丰厚的积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如果我们丢掉传统,就等于把财富扔掉了。”他的画里,人物形象色彩、背景、构图、独创的表现技法,都呈现出一种经典性品质,流露出一种大格局大气象,是一个丰富的整体。追求庄重华贵中的质朴、深沉厚重中的明快、单纯浑朴中的丰富,深厚大气,明朗有力,严谨慎密,精确的人物造型,细腻的心境描写,使纯情幻化出的诗境。因宁静而致远,因单纯而丰富,因婉约而携永。而这些正是画家重视直觉感悟的结果。在回归直觉的过程中,他找寻到了生活与艺术、表现形式与审美情感之间的连接点,找到了真实的个性化体验,并推进了两者的内在关联。漫长的创作过程是不断探寻和创造的心理过程,他在单纯宁静的画面中融入了强烈的生命和精神追索的印痕。直觉是丰富的,它是提供创作的永久的动力,它使画家始终保持了活跃和机敏的状态,作画的周密始终贯穿于每一个环节。
《清泉石上流》 45cmX64cm 册页 纸本 2025
《城市公园一角》纸本设色 132cm×132cm 2022
“我在作品中,一直寻找着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自然中的沉静、永恒、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绘画中所追求的。儿童时代是在家乡度过,山的雄浑、草的青翠、石的坚硬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一度成为我以后创作的主题,在我的人物画创作中,树木、庄稼、野草、山石占有很大的空间。我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自然的眷恋通过作品反映出来。”杨健生追求静穆中的单纯,把纯情与至美化作诗境,把圣洁与崇高力求蕴含于完美的艺术形象中。他运用写实主义造型手法,以求作品的深度、力度和厚度。
《休闲时光》 45cmX64cm 册页 纸本 2025
《官渡之战》 纸本设色 155cm×240cm 2020年
杨健生用他的画笔构筑了一个纯净的世界。他把自己心中的理想,寄寓在这些人物形象里。他笔下的形象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在这些作品中,杨健生用艺术把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永驻人间,以此唤醒人们更加珍爱人世间美好的事物。他在一笔一画、精雕细刻中充分抒发、倾吐、寄托对美的向往;从自己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理解方式,运用娴熟的技巧,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的气质和心态;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神韵,追求一种质朴之美。
《风景独好》 45cmX64cm 册页 纸本 2025
《考场外》纸本设色 192cm×200cm 2019年
杨健生有着坚实的绘画基础和浑厚的艺术修养,对生活的感悟极为敏锐。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十分注重对当代青年精神风貌的描绘,然而杨健生的感受力和洞察力是令人叹服的,人物的微妙表情,都在他的画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表现,令人神往。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揭示生活,刻画那些看似朴素无华的生活点滴。《白玉兰》里两位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毅然弃笔从戎,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青春的脸庞、清澈的双眸,青春、阳光、健康、活力,其中白玉兰生机勃勃,充满张力。画中的少女身着素装,毫无雕饰,使作品呈现出静穆和庄重,却并不失活力。同时白玉兰又是象征着女青年的圣洁和美丽。《清清荷塘边》的红装少女正坐在平静的水边摆弄着莲蓬,人们似乎能像她一样嗅到弥漫在新鲜空气中的荷花的清香。《牧归》表现的对童年的追忆,像一首轻快的歌谣响彻在原野上。《网络人》是现代都市生活题材,八位青年大学生,个个精力充沛而神态自若。这正是画家用敏锐的眼光来捕捉现代青年人的生活状态。从中可以看到西方艺术语言与中国画传统语言的碰撞,新意盎然。
《三年游击战争》纸本设色 110cm×165cm 2018年
从美学与文化的层面上去把握、表现人物的心灵美、气质美、形象美,进而使他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韵,将生活上升为艺术的一种特殊的美。精细极致的工笔画法及对人物的观察、独特的构图、工而不板,精而不泥,杨健生的绘画灵秀满纸,清新逼人以及他浓郁的艺术内涵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并为工笔画的艺术创作沃野吹来了一缕清新之风。
《希望》 纸本设色 180cm×200cm 2014年
《叶红于二月花》 纸本设色 181cm×191cm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