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大美之春》——赵宝山|2025乙巳新年特展

时间:2025-01-16 09:22:23 来源:zgwhb.cn 编辑:佚名 阅读:手机版

《大美之春》——赵宝山|2025乙巳新年特展

 

 

前言

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正如蛇的蜕变一般,艺术家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脱胎换骨,涌现出新的创意与灵感。我们相信,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也将在观众心中激起新的波澜,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对智慧、对未来的渴望。

让我们在2025乙巳蛇年这个充满变化与可能的时刻,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仰,走进这场丰富的艺术旅程。愿本次展览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以及未来创作与探索的源泉。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赵宝山

198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从事艺术创作,近些年来作品在国内外参加展览,并被机构及个人收藏。目前生活工作在西安。

《偏西当代艺术展》西安1986;

《5+1当代艺术展》 西安 2013;

《宝山当代艺术展》美国 印第安纳Grateful Heart Gallery 2014;

《赵宝山当代作品个展》理乐艺术空间 西安 2015;

“现身”炼金艺术馆开馆展 炼金术艺术空间 西安 2016;

《埋在土里的水》九方当代美术馆 西安 2017;

《子午线双年展》绘画作品英国 斯旺画廊 2018;

《生灵-边缘状》 陕西美术博物馆 西安 2018;

《野进》艺术展装置作品 西安 2019;

《X》行为艺术 西安 2019;

《推陈布新-西安首届当代艺术双年展》西安 2019;

《1+X》赵宝山作品展 咸阳 2020;

《BDMG》装置作品 西安 2020;

“谷雨行动”国际行爲艺术节 西安 2021;

《不证自明》绘画作品西安2021 叄美术馆(西安);

《环环相扣》行为装置西安2022 叄美术馆(西安);

2023《无中生有》纸上作品邀请展 十方画廊(宝鸡);

2023 第十七届古都·湖都艺术大赏展 日本京都市国立美术馆。
  《新年·新笔·新砚边》作品展。2024 西安·东元美术馆  

《無界之境》六和繪畫藝術群展2024西安南湖美術館

 

 

 

知黑白——赵宝山个展

于光

知黑白,说的是"知白守黑",来自《老子》。引用于此,是对赵宝山这次展览的艺术作品,以及他的艺术观念而言。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复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

宝山这次的展品,从材料来说,姑且就叫水墨。其实与所谓水墨(尤其传统水墨)没太大关系——作品形式呈现平面抽象,去笔法、去技巧、去透视、去中心、去整体性,以黑、暗色调爲主,技法与审美上更多是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宝山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在西安美院雕塑系上学时,就了解了西方现当代艺术,并联合擧办过“偏西当代艺术展”,在校内外轰动一时。

 

 

 宝山毕业后几经辗转,开始以自由艺术家身份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曾几何时昔日几个校友来访(他们大都是画国画并以山水花鸟题材,为市场定制,鲜有艺术价值),他们无意地一次又一次案前挥毫,“作品”一次次在宝山眼前掠过,格林伯格的“审美压力”(一种批评术语即传统和惯例的压力),从反面击中了他,中断多年的创作激情也被击发了,他就想用同样的材料,画一些不同的东西。证明水墨也可以这样画。以化心中块垒!

 

 

 

 这批画的创作动机,就是这麽简单。画什麽怎麽画也是一蹴而就,充满本能与直觉。作品大器,造型具有雕塑性,这是受益于非传统绘画训练的束缚,以及艺术的天性。一张朦胧的脸,暗黑着,五官模糊,眼神若隐若现。爲什麽?安于暗昧,保持玄寂混沌?这是河上公注释“知白守黑”的精髓。更是暗合了庄子“混沌之死”的寓言:南海帝王名叫倏,北海帝王名叫忽,中央帝王名叫混沌。倏和忽在混沌之地相遇,混沌待他们非常友好。倏和忽商量着怎麽报答,“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唯独混沌没有七窍,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混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混沌就死了。

 

 

 “混沌”是远古时代全球性的一种自然观,与当代意识遥遥相应,也与艺术创作不无关系。在一种语境之下,七窍即爲“白”,混沌即爲“黑”。知白守黑,忌讳机巧与小聪明,守住稚拙、混沌,守住无限的可能。其中也有阿甘本论艺术潜力的“不作”之意。

 

 

若从图像形式分析,作品点线似无序,而被悄然带入有序。面,疏密有秩,或密不透风。色取纯色乃至黑色,形成块、域。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或和谐或紧张若隐若现(因为作品的抽象语言)。“主题”(人脸)亦“恍兮”“惚兮”,似像(象)非像(象)之间,符合抽象“逻辑”与“知白守黑”之艺术风格与理念。具备一定的图像学研究意义。

宝山“混沌”系列作品,通过一张张抽象的脸庞、面孔、五官、七窍(来源——现实视觉经验、脸谱、图腾、纹饰等符号,杂糅想象),聚合成一种新视觉探险,在“守黑”的喻意中,完成艺术思考与实践。“一幅画明确证实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多半是失败的;一幅画打破了人们的经验法则那也是成功的。”宝山的创作,有一种“实验”性,以人们陌生的视觉语言惊醒人们熟视无睹的盲目。但不是爲了证实人们的生活经验、也不是去否定人们的经验法则。他传达的是艺术自主及艺术审美价值。

 

 

TAG标签: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