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大美之春》——刘光|2025乙巳新年特展

时间:2025-01-16 09:26:20 来源:zgwhb.cn 编辑:佚名 阅读:手机版

《大美之春》——刘光|2025乙巳新年特展

 

 

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

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正如蛇的蜕变一般,艺术家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脱胎换骨,涌现出新的创意与灵感。我们相信,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也将在观众心中激起新的波澜,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对智慧、对未来的渴望。

让我们在2025乙巳蛇年这个充满变化与可能的时刻,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仰,走进这场丰富的艺术旅程。愿本次展览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以及未来创作与探索的源泉。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

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刘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九三学社社员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现为南开大学博士

中国隋唐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生于“中国书画之乡”安徽宿州萧县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创作资助项目获得者

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国际艺术交流展,部分作品被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世界手工艺协会、企业等国内外机构收藏

2024年中法建交65周年,泼彩作品入选法国卢浮宫国际艺术交流展,作品被收藏

参展:

2012年《国粹——京剧系列》入选2012年造型艺术新人展(中国美术馆)

2013年《丽人》、《妞》、入选2013年亚洲超越设计展(日本、韩国、台湾、天津)

2014年《存在》、《眸》参加“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优秀作品展”(北京国家大剧院)

《琵琶--语》入选12届全国美展(西安)

《观-自在》入选2014年第三届造型艺术新人展(中国美术馆)

2015年《俪人》、《人之初》参加『南开风华』2015年重庆-尹沧海师生书画艺术交流展---全国巡展(重庆)

2016年《琵琶-语》入选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福州)

获奖:

2013年《眸》获2013中国当代漆艺展优秀奖(张玲合作)

2014年《戏之一、二、三》获12届全国美展---天津美术作品展金奖(最高奖)

《霓裳》获2014首届南通国际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铜奖(郑勇合作)

2015年作品《俪》获2015年天津工艺美术大师——天津首届工艺美术作品展,铜奖

2017年作品《国粹——徽戏》获安徽首届壁画展优秀奖

收藏: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世界手工理事会、工艺美术家协会

科研:

《国粹——徽戏》作品,获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2015年参加李明谦主持的“高校漆器教师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学习

2017年参加尹沧海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南开大学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的学习

其他:

2017年出版《刘光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作品收录《艺术市场》、《北方美术》、《全国美展作品集》、《第二届造型艺术新人展》等

 

 

 刘光是我的同乡,性格温良醇厚,自幼勤于学而痴于艺,江淮一地的风土人情与写意传统,赋予了他质朴而率真的艺术家品格。2007年考进天津美术学院,进而攻读漆艺研究方向,在校期间研习壁画、装饰画、雕塑等。2014年获硕士研究生学历,七年峻业,成绩优异,漆器作品入选十二届全国美展,漆画並一举获得十二届全国美展—天津美展金奖。后执教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至今,2015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学问的积淀与由技进乎道的艺术进境孕育了其作品中浑厚且深邃的个性化风貌。

文人画写意性的一个基本维度,是将不同文化艺术门类置于主体精神统摄之下。在古代,它表现为诗、书、画的一律与互渗;在当下,则指向着范围更加宽广、对象更加多元的兼容并蓄与融贯再造。无论是立足于古代脉络、还是以当下眼光来审视,刘光对写意精神的领会及延展都相当值得瞩目。

一方面,他将漆艺中色彩的积层感与流动性,成功地融入了写意绘画的笔墨语言之中,并使青绿这一传统山水画的“金碧语汇”,转而透发出拙朴、幽静的另种艺术格调;另一方面,他又将写意绘画的笔墨韵味引入到漆艺绘画的创作之中,并通过对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恰当借鉴,为之注入了既古典又当代的文化意蕴。

观刘光当下之作品,已然成就斐然,可以想见,以刘光之人品、艺术品格与悟性,暇以时日,前途当不可限量。让我们拭目一待。

 

——南开大学博士导师尹沧海

 

《泼彩四条屏》

 刘光仁棣不仅于大漆艺术上展现其精神和风华,于中国画上亦尽显其特立之思想,其构图不拘于形式而重在抒情,在泼彩敷墨之幻化情境中拓展着自己的自由自在美术观,同时亦转换着传统的大漆工艺和中国画的绚丽空间,洵为可贵。

 

——刘廷龙先生

安徽省书画院长

 

《青山绿水去无声》

 泼彩之法,法无定法,必当能随质有而趣灵,融造化于神思,怀吞吐大荒之境,化诸家巧慧之法,方能心手双畅。刘光以古漆法立基,合大千之韵、海粟之势,参流沙斑斓奇丽之画壁,现已初具自家样式,假以时日,必将腾蛟起凤。

 

——策展人杨岸森

 

《万里白云望孤舟》

 刘光的作品别有意蕴,独成一家:水、墨、色融为一体,油、粉、漆聚于一帧。

 

——孟伟

 

《风静听溪流》

 艺术之论,无非技与道两重境界。技靠学,道靠悟。技之成,或三五年可成,然道之修,或终生不及。我读刘光先生的作品,或泼墨重彩,或写意皴擦,皆色块灵动,得意忘形,在简洁率意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空间。其气质风韵,清新幽远,蜕尽匠气凡尘,显现得道真传。若非基础扎实,岂能笔墨随心幻化?若不是悟性极高,又岂能如此意境高雅?从外表看,刘光作为艺术家,那谦恭热情的作派,实在是朴实无华,但作品一出手,却是那么脱俗光华!这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刘光的灵光,更让我们认识了灵光的刘光!如此技道双修且卓有成就的年轻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希望与未来,我们期待着年轻一代的刘光们,能够继续登高望远,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陈民府

中国观赏石协会高级顾问

灵璧石文化资深学者

 

《不看花开只观云》

 刘光是一位悟性天开,真情自啄的青年俊少,早在其中学时代,就表现出自己不同寻常的艺术稟赋,这或许是出於人生的偶然,又或许是上苍深情的眷顾。刘光的性格一向开朗随和、朴实率真。所以他的画风,亦如他的人品,间净古直、清新淡远。这也就不难理解,為什么他的作品少了几分“绳墨之审分、斧斤之斫削”的僵硬与刻板,多了一抹“心动而墨发,援笔以含情”的天纵之趣。

 

——张城先生

 

《溪山访友》

 刘光是幸运的,出生於书画之乡,幼年便受到艺术的浸染与熏陶,后入高等学府深造。天美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安徽师范大学。刘光也是幸福的,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有这么的人关註他的进步,给予他的帮助,使他尽情地享受上天所赋予他的无限机遇。当然,刘光更是艰辛的,今后的艺术之路还很漫长,仍然需要篳路蓝缕的开拓和风雨如磐的坚守。

自古有大成就者,无不殫精竭虑,穷而后工。墨子《修身》有云“誌不强者智不达”,想来刘光早已了然於心,倘能如此,是為幸甚!

 

——张诚先生

 

 

 

《红叶青山锁白云》

 

《云出本无心》

 

《云水之间》

 

《山色空蒙》

 

《山水清音》

 

《水色清心》

 

《一夜山中雨》

 

《独悠》

 

 

 

 

 

 

TAG标签: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