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徐仲偶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徐仲偶,1952 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前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原副院长、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1994 年受邀为美国马里兰州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被巴尔的摩市政府授予终身荣誉市民。1995 年受邀为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完成巨幅肖像,作品被美国德克萨斯州布什总统图书馆收藏。《青龙镇》系列及《榫卯》系列部分作品被大英博物馆及英国木板基金会永久收藏。获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银奖、获全国第十一届版画展铜奖、获全国第十七届版画展优秀奖、获文化部鲁迅版画创作奖、获波兰国际版画双年展奖。

 

 

 

“刻”字从刀,金为镂木为刻

——潘公凯谈徐仲偶艺术创作

 

徐仲偶教授是中国知名的艺术家、版画家,并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育人无数。数十年来,徐仲偶在教书课徒的同时,钻研创作,成绩卓越。他的创作风格,一是具有浓郁的乡土情怀。他从四川的山山水水中走来,在严谨的学院教育中,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风格的无限热爱与独特理解,在他的作品中,处处洋溢着对家乡故土的深情怀念。二是现代的国际视野。新世纪以来,仲偶教授在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担任院长,在国际化的环境中,他对国内外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观念走向有着宽阔的关注和独特的把握。尤其是近年来,创作重点转向对抽象语言的提炼与延展,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当代特征,具有浓郁大气的审美震撼力。

 

《花儿朵朵开—冬日里的绽放之一》122X244cm,黑白木刻

 

仲偶教授的作品带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实验性,据我的了解和观察,我认为有两个因素在仲偶教授的作品当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首先是写的因素,第二个是刻的因素,这两个因素构成了仲偶教授近年来作品的主基调。写的因素是来自于他对中国传统绘画和传统书法的继承。中国的传统书画是以书写性为基本特征的,“书写性”是中国盛行的软毛笔和宣纸、绢帛等材料在平面接触时,由于手的控制和不控制所产生的运动痕迹凝聚成为一种精神状态的独特属性。在中国书画当中,写的因素极具法度的特质,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方能获得丰富的经验。同时,取法而不拘泥于法,才能推陈出新,所以“书写性”又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仲偶教授不断地利用和克服这种偶然性,而这种偶发的状态在书写的过程中又不断地激发着艺术的创造活力,从而形成了仲偶教授自身独有的笔墨法度。

 

《川西坝子》330X100cm 1982 (1988年大英博物馆收藏)木刻版画

 

《解构的意味—联动》,2008年,122X244cm

 

《青龙镇》10米长卷青龙镇  1987-1994完成  1998大英博物馆收藏 黑白木刻(1)

 

《青龙镇》10米长卷青龙镇  1987-1994完成  1998大英博物馆收藏 黑白木刻(2)

 

《青龙镇》10米长卷青龙镇  1987-1994完成  1998大英博物馆收藏 黑白木刻(3)

 

《人为城市—看不见太阳的天空》,2011年,122X244cm,黑白木刻

 

《山脊》65X65cm,1982年作,木刻版画

 

《乡情》130X150cm,1981年作,与同窗刘杨合作

 

     《乡情》1981年由文化部推荐,参加法国春季艺术沙龙展并被美国旧金山艺术画廊收藏。

 

《以榫卯的名义》1987年,89X59cm,综合材料  1998大英博物馆收藏

 

《争鸣》47.5X31cm,1979年作,木刻版画  1983年中国美术馆收藏

 

《自缠》,1987年,74X69cm,综合材料  1998大英博物馆收藏

 

应邀创作布什总统肖像,1995年,300X200cm,宣纸炭条

 

《梅花在骨》之一  2024年创作

 

《梅花在骨》之二  2024年创作

 

《梅花在骨》之三  2024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