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曲虹丽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

 

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曲虹丽,山东烟台人,生于济南,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结业于文化部第六届重彩画高研班。山东油画学会会员。入选《山东省首届青年美术大展》、《首届中国岩彩画展》、《虹·当代中国艺术展》、《温度·当代艺术展》、《2024春华秋实“思古.求新艺术展”》等展览。

 

 

 

 

 

独自微茫

——谈曲丽虹工笔人物画

曲虹丽的绘画中总有一束潜在莫名的光,一种神秘的微茫,笼罩在她个人独自的世界中。有时候它直接显现在人物的面容上,像一种力量从内心向外涌出,但它不是以爆发形式,而是以一种类似泉涌的方式,静静地漫溢出来,让画面中的人物焕发出异常清澈的光彩。在《肖像3》和《肖像4》中,曲虹丽几乎只沉溺于自我的温暖里,所以此处的光是明确的、直接的,甚至与肖像共同拥有一个自我的空间,不分彼此,在这里,光感就是自我的自在感。因此,本质上曲虹丽是一个从自我出发的工笔画家。

 

 

 

 

另一些时候,光并不以确定的形式出现在曲虹丽的绘画表述中,而是以微茫弥漫的方式,浸入到她的世界里,也正是这种浸入,造就了她独自的完整性。光对她而言,是独自世界完满的保证力,是自我不被搅扰的护卫之网,在这个不被干涉的世界里,她才能成为具有精神自足的人,这就是她的自我微茫建构的无限空间。

 

 

 

 

也许,对一个工笔画家而言,语言技术的能力似乎有一个绝对的尺度,它规定着其专业性的达成程度。无疑这对曲虹丽而言是驾轻就熟的,但她并不以此为条件,也就是说她几乎不以炫技的方式来显示她在技术上的水准,而是仅仅将这种水准当做一种调光的手段,在需要的时候将光调至自己最为舒适恰当的程度,以便于自我的“灵性”沿着微茫的漫延而敏捷地涌现,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自我的意识,让自己始终保持与社会嘈杂的距离,保持一种不合时宜的存在,维护自己这点珍贵的微茫。因此,工笔对她而言,是一种维护微茫的技术,维护自我之“灵”的手段。

 

 

 

 

在微茫中,曲虹丽用一种独白的方式深化了自我的存在,她绘画的主角一直有一种语言的内驱力,目光闪现出独特的深情,不张扬,不奢华,不紧张,既有古典女性的优雅,也充满现代女性的静姝,像花一样在自我的世界中微微的绽放。这种绽放在《肖像》系列作品中尤其突出,一个微妙的动作,一件细密蕾丝的衬衣,一头蓬松的黑发,所有的细节都指向那些只朝向内心的话语,朝向自我的独白。有时候,她也用动物来隐喻自我独处的悠然自在,厅廊中蓦然回首的麋鹿,或者窗帘下暗自低首的麋鹿,以及在枝干和太湖石之间细嗅花香的鼹鼠,无不是独自言说的境遇。也正是这种独自的话语,让世界寂静下来,那些世间的微尘满带着人性的温度散发光芒,这是人生内在的光辉,沿着身体的边缘,细细地伸展出来,让我们安于自己的一隅方寸。

 

 

 

 

在绘画中,曲虹丽还有一种特殊的独白,是通过人与动物的呼应展开的,似乎她刻意设置了另一个角色,用灵狐或企鹅等充满精气神的动物来指代,实际上,那些动物正是自我的替身,她与动物的对话,实际上是她与自我的对话,本质上仍是独白,只是这种独白因其人物与动物的呼应结构,而变得更加生动,溢出了生机。独白的生机由此成为一种非常鲜活的生命感悟,我们不再生硬地去理解她的处境,而是更为松弛地进入到她的空间与世界,此时会突然发现,我们自己也是这样的,也是以这样独白的方式在对抗今天急速演进的数字信息和人工智能的人类危机。曲虹丽通过绘画告诉我们,我们既处在同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里,处在同一种自我的微茫里。

 

无论怎样,曲虹丽的工笔人物画,以极为巧妙的个人独白形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微茫淋漓的窗户,望出去,一切都不再浑浊,一切都不再匆忙。最后,从她独自微茫的世界里,我们也看到了我们向往的世界,平静、安宁、自然、蓬松……

孙磊

2023.2——2024.5

作者孙磊:诗人,艺术家,策展人

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两届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

曾任山东美协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