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大美之春》——聂建军|2025乙巳新年特展

时间:2025-01-17 09:17:39 来源:zgwhb.cn 编辑:佚名 阅读:手机版

《大美之春》——聂建军|2025乙巳新年特展

 

前言

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

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正如蛇的蜕变一般,艺术家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脱胎换骨,涌现出新的创意与灵感。我们相信,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也将在观众心中激起新的波澜,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对智慧、对未来的渴望。

让我们在2025乙巳蛇年这个充满变化与可能的时刻,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仰,走进这场丰富的艺术旅程。愿本次展览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以及未来创作与探索的源泉。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

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聂建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西省艺术教育协会副主席,九江市美协驻会副主席,九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驻会副主席,九江市美协漆画艺委会主任,九江市漆画研究院院长,九江市双百双千人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导师,结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高级研修班。

专业成绩:
作品曾入选第六、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第五、六届全国漆画展,全国首届小幅漆画展、首届全国漆画屏风作品展,第三届中国(北仑)青年漆画大展,全国漆画学术邀请展,全国漆画名家邀请展,第三届亚洲美术双年展,中国漆画文献集,中国高等院校美术精品教材等。

 


 

 1.作为目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术家,您如何理解“培根铸魂”的意义?中国美术家应该在美育中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

答:作为美术工作者,“培根铸魂”是一种信仰,担当,是每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责任和精神。

我认为中国美术家,不光是在创作上要紧扣时代主题,讴歌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应该以艺术的力量为中国的文化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乘风者》160×120

 

2.在您的创作和教学当中,是怎么样体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

答:在我的创作中更注重思想的表达,不是物象的本身,而是最想表达物象背后的思想内涵带给时代和他人的一种思考。

我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教导学生如何用艺术的眼光去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会去思考,去体会,去辨别,去总结,最后以形象的创作方式去感染他人。

 

《浮城过往·3》160×120

 

3.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扎时代生活之根,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根与魂,您是如何理解“艺术为人民”的? 您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的?

答:艺术为人民,我作为长期从事美术工作及创作者来说,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一个民族,人民是基础,更是根本,艺术源于生活,这一观点从来都没有被否认过,生活即是艺术,艺术也是生活,脱离了人民的艺术,我想可能会是空中楼阁。
在我的创作历程中,就有很多的作品题材非常贴近人民和生活本质,用很直接的艺术形式对话大众,例如:“扶贫路上”“向爱而生”“浮生”等系列创作灵感都源于生活,在人民的生活中进行提炼。

 

《浮城过往·5》200×80

 

4. 您认为您当下的美术创作在主题、语言、观念等层面想要整体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或者变化?

答:我一直认可一个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产物,作为当下的艺术工作者,应该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创作,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总结的课题,所以在我的创作上一直在紧扣时代主题,用艺术的语言在和他人对话,其实每个艺术家在创作中都会思考同样一个问题,作品在不失艺术面貌的同时都希望能得到观众的认同。

 

《浮生·1》60×60

 

5.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美术家,代表了中国美术的先进方向。在国际交流之中,中国美术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 如何通过美术展现中国形象?

答: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上下几千年,中国文化的自信也是中国美术的自信,中国历史上的美术大家在国际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所以我认为中国美术同样也应该以完全自信的面貌出现在国际上。在美术创作中紧扣中国文化时代主题,提炼中华文化之精髓,就是中国形象。

 

《浮生·6》60×60

 

6. 您提到不断吸收当代流行,同时保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和个性,那么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您是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及自我表达与大众审美之间的关系?

答:在创作中我们需要传统,其实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体现,我认为坚持自己创作的风格和个性,也是自己对这个时特征一种理解和诠释,艺术是需要创新的,没有固化,没有束缚。
在我的创作中会有传统和现代的相结合,我创作中追求的是既要有传统的表现也要有创新的思维,这样不会容易脱离艺术的时代轨道,从而艺术自我表达和大众审美之间才能恰如其好。

 

《浮生·8》60×60

 

7.《献给母亲的歌》这幅作品中展示了人物形象与背景的强烈对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请问您是如何运用漆艺的技巧来表达对祖国繁荣昌盛和人民美好祝福的情感?

答:作品《献给母亲的歌》创作源于民间艺术及艺人,他们都在通过自己的艺术形式表达这个繁荣昌盛的时代,百姓安居乐业,作品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真实幸福的,每个人都陶醉在自己的艺术音乐中,这些都是时代赋予给他们的。

从创作技法中我采用了漆画创作中不常用的技法,人物速写,传统雕刻,沷漆等方式,通过流动的速写线条来讴歌时代的进步和快速发展,传统的雕刻又象征着中国古老的艺术文化,漆的自由流动,色彩斑斓,反映了祖国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祖国繁荣昌盛。

 

《锦绣山河》100×100

 

8.请谈一下您近期的工作和创作计划?

答:我在文联工作,桥梁纽带是我的方法,为艺术家服务是我的使命,同时也是我创作的动力,近期我在创作长江最美岸线系列作品,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有义务承担为中国文化自信作出贡献。

 

《静述流年》80x60

 

《梦绕庐山·3》60×60    

 

《梦绕庐山·6》60×60

 

《梦绕庐山·10》60×60

 

《山河赋》120x240

 

《生生不息》60×40

 

《相爱而生·12》120×80

 

《信念之基》160×120

 

《月出姣兮》60×60

 

《空山寂静》200x80CM

 

《千晶》60×60CM

 

《希望N0·1》60x60CM

 

《希望N0·2》60x60CM

 

《塘荷月影》 200x50cmX4

 

 

TAG标签: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