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个案研究 | 丁宁:“笔舞山河势” | 2025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中国书画报》社特聘书画家

华夏文化促进会书画院院士;

中国大众文化学会文艺人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画人才海选华夏之星;

北京长城长书画院会员;

北京世纪金色嘉园文化艺术中心理事;

中国人民书画艺术研究院会员;

丁宁,女,1952年生,北京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早年师从金鸿钧先生学习工笔花鸟,尤擅白描花卉。后师从郝小石先生研习书法艺术,专攻行楷,尤以金书小楷见长。书法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部分作品被有关单位和个人收藏。所书金书作品被中国航天员中心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

获奖作品:

北京市东城区老教协第九届绘画、书法、摄影展:优秀书法作品奖;

北京市东城区老教育工作者第一届红旗杯绘画书法比赛:一等奖;

第二届“文化墨旅”中国名家书画邀请赛:佳作奖 ;

“和谐盛世”全国书画摄影诗文大赛:特等奖,并授予新中国新时代艺术名家;

第二届中华之光全国书法大赛行书类入选及入展;

全国纪念抗战70周年暨第七届海峡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展:金奖;

全国廉政书画摄影诗文大赛:金奖,并授予廉政文化时代尖兵;

中国第六届网络国画书法大赛:优秀奖;

第三回华夏之星元旦笔会“紫气东来”入选;

参加喜庆十九大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书画展,在军博入展;

参加第三届名家书画小品国庆展书法作品入展并将《陋室铭》等两幅作品捐赠获荣誉证书;

走进新时代全国诗书画影艺术大赛;书法作品获金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法名家作品赛获金奖;

北京祁贤堂唱支山歌给党听书画大赛获优秀奖作品在北京民族宫展出;

华夏之星第一届中国书画人才海选(行书类):优秀人才奖;

华夏之星第二届中国书画人才海选(行草类):入选;

第三届中国书画人才海选(行草类):入选;

入展作品:华夏之星“2017年度展”参展;

华夏之星“清风徐来”百人折扇第六回提名展入选并在互联网上展出;

参加中华慈善总会明天会更好慈善爱心活动捐赠作品获荣誉证书;

2018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书法作品入展;

2019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捐赠珍爱动物书法作品获荣誉证书;

花朝节吟百花诗书画网络展入选;

海风墨韵华夏之星走进海南书画展入选在海南胜之杰艺术中心展出;

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邮品首发即华夏之星跨年度展联展入选在北京民族宫展出;

华夏之星第九次、第十次提名展,均在在北京民族宫展出;

第十六届、第十七届、第十八届当代书画名家首发式华夏之星书画联展入展;

纪念中国人民抗美援朝70周年全国诗、书、画摄影展获银奖奖;

我心中的太阳永不落纪念毛主席诞辰127周年书画名家作品展入展;

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诗词书画摄影作品展获金奖;

北京市离退休干部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艺术展入选并展出;

2022“百年百家”全国书画大展入展;

获“百年百家”艺术家称号;

2022第一届百家百品全国书画作品展入选并展出并收藏;

2022素心若雪第八届全国妇女书画展入选并展出并收藏;

 2022华夏之星第十一回提名展入选并展出;

2022第四届华夏之星中国书画主题创作大展入选作品在中华世纪坛展出;

2023年被邀请参加中国书画春晚新春特别节目;

2023年素心若雪第九届全国女艺术家书画展作品入选展出并收藏;

2023年文艺为人民纪念毛主席文艺座谈会81周年作品入选并展出;

2024年作品入选素心若雪第十届女画家作品展;   

2024年庆祝建国75周年全国诗书画印大赛创作心经获金奖。

 

     

 

与书法相伴乐此不疲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根,是民族灵魂的纽带,书法是依附于文字之上的艺术,汉字虽然成千上万但在结构上都是由最基本的笔画构成的。古人以永字八法总结并规定了汉字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不同书体均有具体书写方法这些规范的书写方法形成了书法的“法”,可见书法有法可依, 有据可查。书法可以表达语言以外的东西是内心的写照它天生具有艺术美的元素,看似简单的一撇一捺实则蕴含着书写者的情与修养,审美与技艺,格调与意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心为书画”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感召力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书法,认识书法的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书法从真正意义上让人感受到的那种书写时的忘我,那种读帖时的神往那种成功时的喜悦难于言表这种不是索取而是给予的享受使无数人痴迷,乐此不疲。

 

 

书法艺术与人生对于不同经历不同学识不同审美取向和世界观的人有着不同的含义就像人们对于一幅书画作品的评鉴异同差异会很大一样,有些人以艺术为生命的全部,奋斗终身乐此不疲而有些人生命中却与艺术无缘一生中甚至连一次画展或音乐会都没去过。艺术对于国家可以作为工具为政治服务。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为艺术指明了方向。书画艺术是中国文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书画艺术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责无旁贷。书法艺术对我而言是挚爱是一生的求索让我老有所求,老有所乐。学书法为我带来成功的喜悦让我的生命增添了一抹色彩的同时结交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挚友使我的生命增添了温暖不会孤独。人生有艺术相伴会异彩纷呈!特别是退休后步入老年如果能有艺术相伴更加有利于身心健康与社会和谐。“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练习书法笔下生力,墨里增神,有利于疾病,强体健身。写字贵在养性,写字是一种气功像打太极拳能彰显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个性魅力、增加情趣促进健康。在物欲横飞的今天书法是极好的精神寄托。书法可以使人豁达开朗有所追求,它的博大精深让你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精神食粮,让你的人生充满乐趣不会感到空洞无味这对于一些患有抑郁症的人无疑是一剂良药,愿更多的人热爱书法走进书法的艺术殿堂让书法这一国之瑰宝不断发扬光大!与书法相伴乐此不疲。   

              丁宁2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