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杨大进

时间:2024-10-18 10:06:02 来源:zgwhb.cn 编辑:佚名 阅读:手机版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杨大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

 

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杨大进,字莫易,斋号乐阳楼清心阁。1958年生于浙江海宁。自幼酷爱书画,上学后随恩师郭娱親学画,并经恩师引荐,相继结识钱君匋、计安康、傅其伦、沈红茶、蒋孝游、何钟台、张谷良等书画名家,得到了刻骨铭心并受用终生的指点与教诲。2020年又受教于上海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教研室研究生导师李平教授,重点学习国画的布局构图理论及写意画的笔墨功夫与用色的技法。现为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国画中级教师,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软笔书法10级,博风雅颂原创微信平台音画社长。

 

 

 

 气韵贯心  大象无形

 

——读韩承东先生新年巨制16米山水长卷《白云千载空悠悠》
杨大进2016.3.13

 

元宵节刚过,网上看到承东先生的“为山水卷《白云千载空悠悠》撰文”,马上联系承东先生:“韩先生,《白云千载空悠悠》大作完工了?”承东先生马上回复:“是呀,你快进去看看, QQ空间,音乐相册也有,七十多张图片,全部看看,认真看,这是我最恢弘的力作!你可以写点东西。”言语间不乏欣喜之情,也透着如释重负后的欣慰,有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后的释然。

 

2016年春节前后,近一月时间的日日夜夜,承东先生独守画室,闭门谢客,坚守自己的寂寞之道,只为此巨作的诞生!

 

正如先生在《我的正月》里写的:“孤独/是可怕的/也是唯美的/我的正月/从孤独中走来/一如我的除夕/在孤独中离去”,“在孤独不停的孤独中期待/期待她的到来/改写孤独的色彩/正月在呐喊/喊来一幅绝妙的画卷”。《白云千载空悠悠》,十六米的泱泱长卷浩然问世。目睹整幅作品,恢弘典雅的画面,千山万壑意象万千,悠悠白云玉龙腾跃,佛塔经幡禅音缭绕……而每一个片段、每一个局部,又都气韵吞吐,自成画面!

 

观此大作,顷刻即被不仅充溢于画面而且荡漾于空间的浩然神韵所撼动!其实,在这样气势磅礴的巨制面前,任何言语都是多余的。

 

2010年春,承东先生的杰作《东方红》脱稿时,有评家称其为“大音希声”。时隔六年之后的《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问世,我想,只有用“大象无形”,方可实至名归。 

 

 

其实,在《东方红》之前,承东先生就一直在国画山水的传统画法中做着传承与创新的不断探索,从中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如在山水画构图方面,为了让画面的视觉更宏大、表现的空间更壮阔,他把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与西画的“焦点透视”两种视角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让画面衍生出至远至旷的境界,从而将空间直观变化流动的感觉能够在有限的画面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他称其之为“变焦透视”。而在用墨用色方面,他则在融汇了刘海粟、张大千大师泼墨泼彩法的同时,强调了涩墨的运用,使画面既有很强的符号感和文化意味,又能够在画面中得苍茫朴茂、高古雄浑之境。它既是自然美感的体现,又是绘画语言的表达,更是文化品格的提升。承东先生的这些变化与尝试,在他的《翠岚金秋》《东方神韵》《古道遗风》《荷殇》《玄黄》《扎西德勒》《仙栖白云翠谷间》等画作里均有展现。当然,这些画作也能看到张大千、刘海粟大师泼墨泼彩画风的影响,甚至一些西画表现手法的运用。到《东方红》,这些绘画语言已经有了成熟的表现,成为他的写意山水画的独特符号。而观《白云千载空悠悠》,承东先生已完成从人格上的自我到艺术精神上的自我的真正转型,从而进入艺术的更高境界的体验和表现,或者就是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真境,在这里,具体的笔墨技法已由符号升华为意象和神韵!

 

 

 

 

如果说《东方红》还带着某种功利性的创作因素的话,《白云千载空悠悠》则是承东先生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里程碑之作。

 

《东方红》作品,整体布局严谨,黄土高坡、窑洞等景,虽然源自现实,但作者对之做了富于主观感受的夸张和提炼,局部处理时又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娴熟的笔墨技巧,通过或饱和鲜丽、或通透流畅、或厚重或清扬的虚实变化,让整体画面更加丰厚而又不乏耐看的细节和意境。

 

而至《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则是在一种无欲无我超尘入化的境界里,以一颗甘守寂寞的禅心,伴一曲天籁清和的禅音,心无旁鹜地通过“坐忘”和“心斋”的审美形态,沉浸于清逸宁寂的艺术王国。他凝心于内境,翘心于净土,心云游之处,景亦随意铺成,笔墨皆为心魂所遣。有时,他可面壁禅坐半天,醉心于画间,却不下一笔一墨,只为心意之神游;有时,他则挥毫泼墨,山水云烟,一蹴而就……此时,他笔下的山水,不再是某山某水的具体外象与形态,而若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更本质的生命体验,所谓“山性是我性,山情是我情”(唐志契《绘事微言》)的主客体的物我交融。流注于笔端之景,已为境,那是一方心之所依魂之所牵的净土,是一种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笔墨喷涌,于是,“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

 

朝阳生姿图  镜片 38x38

 

晨露濯清蕙 扇面 70x40

 

富贵祥和 镜片 38x38

 

 

因此,画中虽无鸟飞,却闻鸟语花香;虽无舟楫车马,却见涛声帆影;狮吼虎啸马嘶嘶,盘龙逐鹿雁啼啼;松风佛塔,禅钟梵音,造物无言,惟妙惟肖。“勾于山以空灵,揉于水以魄动;写林木以生发,泼幽谷以蒸腾;漂经幡以升华,诵真经以清明。浩渺云际,通贯禅境,仙客下凡,帝子乘风,奇观妙造异趣,风光天然无穷。”

 

纵观承东先生的艺术生涯,已然从以前面向自然,走近自然,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受自然之美,去营造单纯、朴素、浑厚的自然氛围,到他的冰雪山水画以特定的气息与神韵,展示北方山水独具的古朴、粗犷而又醇厚的原始风情,营造一种富有野性的朴素的古风之邝美,到主观地表现生活,强调对山水的主观感受,让笔下那些苍茫的群山,飘动的云烟都经过心灵过滤而呈现主观色彩的意象,营造出诗意的感觉,进而在佛禅道相交映相汇通的审美意象里,借助现代的审美情趣,自然地营造出一种恬静、高洁、大雅的大美之境。

 

承东先生曾非常推崇张彦远“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哉!所谓画之道也”之说,这里的“画之道”就是大象无形的最高品第的“自然”之道,也是老子倡导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之道。

 

具体而言,达到最高品第“自然”之道的前提是虚静的审美心境,基础是能量积蓄,核心是“妙悟自然”。在这个境界里,作者把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的情感互相交融,把作者平时累积的山水胜景与作者心中超凡脱俗的大美真境交相辉映,于是,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我即是景,景即是我;景我合一,天人合一。面对作者此景,任何人都会以其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既可以读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巴陵胜状;也会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宁静致远;可以读到西域天路的梵音祥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也能读到千里长江的峰回路转、一碧万顷,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所以,承东先生在自撰文记《白云千载空悠悠》里,最后用《心经》的箴言作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我不知道,如果亲临此画,又会有如何的感受?

 

——发表于2016.3.13.《博风雅颂》原创微信平台

 

 

清风绕佳影 立轴 70x40(画芯)

 

清荷滴翠 立轴 60x40(画芯)

 

殊芳真色 镜片 38x38

 

 

吴昌硕篆意楹联 34x180

 

舞蝶  镜片 38x38

 

TAG标签: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