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冯英杰2024.10

时间:2024-10-17 09:12:51 来源:zgwhb.cn 编辑:佚名 阅读:手机版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冯英杰2024.10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习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习总书记强调,“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冯英杰,男,汉族,1961年生于黑龙江省泰来县。2006年毕业于北京画院。师承著名山水画大家王文芳先生,并得到诸多先生指导。现为北京画院王文芳工作室画家,农工民主党书画院画家,中国文化艺术协会理事,中国文化教育学会理事,中国画学会会员,印度国际大学客座教授,葡萄牙莱里亚市二零二三年文化大使,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及个展,作品《春韵溪谷》被印尼副总统收藏,作品《柿柿如意图》被葡萄牙莱里亚市市長收藏,作品《牧羊图》被2008年国家体操冠军邹凯先生收藏,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友人收藏。

 

一幅好画,如同一首歌曲“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耐人寻味而难以忘怀。“山性即吾性,水情即吾情”。冯英杰山水画,将自然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看一眼就让人很难忘记。

 

认识冯英杰近十年了,他话语不多,只有谈到画画时,才打开话题。因此,我应该算是从他的画中了解了他和他的艺术。

 

应该说,广博积累,奠定了冯英杰扎实、系统、完善的创作功底。他的山水画,把内在的气质、艺术修养、艺术功力、人格、品位、审美追求融为一体地展示出来,彰显着一种属于他自己所创造的墨彩语言,正是这种独有的情感意向和风格特色,使他的作品在众多山水画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和关注。

 

冯英杰的山水画充满了他对大自然的感悟和观察。在游历和写生的基础上,他的作品里有着广阔的视野。他的画不囿于传统的笔墨和现成的山水式样,而是热衷于对真山真水的意匠加工。在写生过程中,他在主观和客观之间寻找一种审美感受,在内心深处寻找与大自然诗化的交流。

 

在精心研究现代山水画的同时,冯英杰一直倾心梳理历代山水画的特点。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在笔下的山水中寻找一种精神慰藉。他认为,画家作画的时候都是有一副画面在心里。画家,不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而是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要把现实的东西上升为艺术,用艺术来反映作者的思想。一幅画的好坏,要看作者画外对生活的领悟,对美学、文学和哲学的综合体现。

 

冯英杰的《壮丽河山图》《九曲黄河图》《山高静远图》画面结构严密、层次丰富,细微处有呼应,大开合处相顾盼,气势浑成,虚中有实,繁中有简,使有限的画面变成无限的空间,营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

 

冯英杰的作品既有北方山水之气势,也不失南方山水之秀美。《苗山清明》是以山峰、山脊或山脉局部特写构图的作品,他取隅于山村一景,竹墙黑瓦于林木之后,烟霞掩映之间,清水漾于门前,小舟泊在岸边,画面疏落有致,清润秀丽,缥缈之境引人入胜。

 

 

山水画艺术的创意,就是将自己在自然界中体验到的山山水水升华为有思想的笔墨语言,形成画家独特的表现形式。冯英杰认为,把山水草木在墨色中人格化,才能表现出富于个性的或厚重、或清新、或淡雅的种种不同境界。山,要有来龙去脉,水,要灵气生动,饱含生命的活力。只有置外界的自然生命为胸中之画,才能使山水画焕发生机。

冯英杰的一幅幅山水画栩栩如生,张扬着生命的活力,使人感受到他是在用心去感悟人生,感悟天地,感悟艺术与修养的内在联系。《山雨春色图》、《春韵溪谷图》等作品思路明晰,格调高雅,气势宏大,充满了诗情画意。画作中,要么有一条山路穿山劈树,要么有一湾清水围山绕石,要么有薄雾白云缭绕山间峰岭,要么有房子蓠院装点着一处青翠......这些画面都是他在有意引领人们感悟其天人合一的艺术理念,体现空静之处修禅,热闹之地修心,至清至纯以通宇宙的一种美妙所在。

 

山水画只有注重意境的创造才会内涵丰富。冯英杰的山水画《静观春韵》、《燕山幽居》、《枫峦秋水》、《深谷潭影》的艺术特点正在于自然与心境、客体与主体的呼应协调,彼此激活适意消长,画家的“心象”即画面的“意象”很大程度上随着画家的主观动机、情绪状态而变化。

 

而他的《松风古韵》、《千峰竞秀图》等不仅画面大气磅礴,深郁峭拔,令人有高山仰止之叹,而且又不缺少清远秀逸,散淡空明。有力量,有激情,有温暖,充满阳刚之气和艺术想象力,浑厚之中又有天真淳朴。从作品中能够看到画家最本真的自我。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更容易让观者在画面的思想遨游中产生更多的思考和联想。古人常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看冯英杰山水画,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自然与生命交融的浓浓气息。从冯英杰的《长城长》《神山圣水》步入他的《西域风情》《山水清音》《春韵松峰》,漫步山水间,观巍峨山峰上的云雾缭绕,品葱茏林木中的百鸟争鸣,闻圆润石缝间的小溪低语。这山原来如此的生机盎然,这山原来与世间的万物一般,也同样拥有着如此深切的感知和清晰的悟性。宋代宗炳提出了山水画的透视法则:“竖画三寸,当千刃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冯英杰似有觉悟。他的《青山满目图》、《清泉出涧图》,精心经营山坳深壑中的飞瀑流泉和山峦顶端的层层树木,重视具体景物的细致刻画。山峦叠嶂之间,峰岩竟秀,山脉绵延,松树傲立,云雾茫茫。山以伟岸的身躯拔地而起,展示着千载的更迭和永恒的不朽。中国古人有天人一体的观念,也是最早对山川自然感兴趣和萌生表现欲望的。这就使山水画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科目,让许多丰富的经典作品流传下来。直到今天,山水画仍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得以继承和发展。冯英杰是著名山水画家王文芳的弟子,他说:“王文芳老师教我的不仅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掌握和运用艺术规律,进行新艺术形象的创造。”在冯英杰的山水画中不难看出,他对山川林木表现的不琐碎、不堆砌,莽莽苍苍,给人以浑厚大气之感。有时不同于传统山林景致的逍遥,有时也有别于生活的真实,画面具有参差变化之美。冯英杰196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泰来县。毕业于北京画院研修生班,师承著名山水画大家王文芳、程振国,并得到北京画院诸多名家的指导。冯英杰以他的敏锐、激情、勤奋和他的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艺术语言体系和美学思想,他也因此成为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书画院画家,北京京华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热点书画院副院长,北京檀州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王文芳工作室画家,中国书画研究院创作研究员。真正的编钟,只怕埋没而不怕撞击,甚至脱去一层层锈衣,才能泛出古老而年轻的光芒。冯英杰的画作曾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中华世纪坛、日本、俄罗斯、印度、港澳台等国内外展出并获奖。作品曾刊发于《中国名画家》《华夏美术》《国画经典》《当代中青年书画家》《当代优秀书画家》《中华艺术家》等书籍。《牧羊图》被2008年国家体操冠军邹凯先生收藏。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省市专业机构及藏家收藏。被评为当代实力派极具收藏潜力的画家。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它不但是中国艺术史中最值得珍视的篇章,而且是中国人心境和思绪历史变迁的镜子。冯英杰已经把入画的所有物象、创作的精神与题材赋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特色,把锦绣的山河当做民族文化生存发展的摇篮。近年来,冯英杰山水画在书画市场有了步步高升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它那浑厚、悠远、自然纯粹的亮丽,向人们诠释着山水画是集传统和美学为一体的国粹。那种阳刚之美、含蓄之美、意象之美、抽象之美,其优势正在走向国际化的大舞台。

 

(作者:远方)

 

TAG标签: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