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兰晓龙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

 

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兰晓龙,1975年2月生于开封,1992年入伍,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导师王天胜、任惠中、袁武等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工笔人物画研究生班,导师唐勇力教授。2019年参加中央文史馆第二届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导师尼玛泽仁先生。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专委会美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泰山华侨书画院名誉院长。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军大型美展并获奖。

2012  年《如歌的青春》荣获“庆祝建军85周年第十二届全军美展”优秀奖(最高奖);

2012年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2014年入选中国第十届艺术节,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青春足迹》荣获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优秀作品奖);

2021年受邀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作品发表于《美术》、《解放军报》、《中国政协报》、《军营文化天地》、《解放军书法美术》等各类刊物,江西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美术最具潜力画家---兰晓龙卷》。

 

 

继承不泥于古  创新不离于源
──现代工笔画院院长

王天胜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今天,历经沧桑,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考察中国人物画的变迁与发展,中国人物画自唐宋以降,颓势渐成,至清末已衰败之极,此势直至近代任伯年、徐悲鸿、蒋兆和开启中国人物画的复兴,方为扭转。绘画是画家精神的寄托,是画家人格思想的再现,是画家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更多是画家的寄寓和情感的抒发。

 

 


   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它不会束缚我们,而是给我们以营养,对于传统作为当代人,关键是走进去还要走出来。正如潘天寿先生在《听天阁画谈随笔》里说:“名家必通承革之变。”晓龙深知,通的前提是继承,必须钻研理解传统的精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需有变革的勇气,跟上时代,推陈出新,又不失传统的韵味。在绘画艺术的天地里,晓龙可以说是幸运的,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院,接受严格的基础训练和积极参与创作实践,作为一个优秀的人物画家,他坚实的造型功底,训练有素的笔墨修养与技能,以及深厚的书法功底,学古而不泥古,造型准确生动,在人物画坛流派纷呈、新旧不一的今天,其作品颇具清新之感。

 

 

 

 

晓龙的工笔人物画,注重从传统中吸取智慧,从现实生活中搜寻素材,钟情于古典工笔人物画的气韵、用线、设色,并借鉴西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技巧,作品呈现出工整现代、细谨飘逸的风格。画好一幅作品,不仅要有全面的艺术修养、精到的笔墨技巧,更要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真切的内心感悟,晓龙用心对待生活,真情直面身边事物。细读其工笔人物画作品,勾线遒劲,设色雅逸,无论是现代工笔人物创作,还是古代工笔仕女,笔下的人物灵动鲜活,蕴之神韵,柔美大气,气质典雅,超凡脱俗,给观者带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使观者过目不忘。

 

 

 

 

 

晓龙创作的《如歌的青春》,采取传统工笔绢本表现形式,精细描绘身着戎装靓丽的女兵形象,尽显飒爽英姿,绿色的军装和淡绿色的背景和谐统一,使画面更加恬静,映衬出当代女兵阳光向上的青春气息,作品以普通的一个场景反映出女兵的军旅生活不只是铿锵玫瑰,从军的道路还是一首春天的歌。此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一经展出,就受到业内人士和观众的好评,荣获第12届全军美展最高奖。讲究线条美是传统中国画造型原则和审美取向。晓龙笔下的仕女形象,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古典诗韵中,融汇了造型、色彩的现代观念,用线准确娴熟扎实,既有传统骨法,又有现代新趣。其中一幅工笔仕女画《香远益清》,被中国国民党原主席洪秀柱女士收藏。

 

 

 

 

晓龙文雅中透着憨厚,他的水墨人物画在清新、淡雅中透着一股灵气、一股书卷气,他始终铭记中国传统人物绘画“神形兼备”“以形写神”之法,笔下水墨人物,受益于扎实的造型能力,试图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手段与西洋绘画中结构性的画法相结合,丰富了绘画语言,强化了视觉张力;故其人物画作品造型准确,笔法疏朗,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神态各异,生动传神,特别是他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纸,既状物传神,又抒情达意,显现个人风格。晓龙深知,如一味墨守成规,沉溺于古人笔法,不能自成风格,必然是死路一条。从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大胆破格,自创语境,其人物画将线条描绘与写意相结合,使笔下人物眉眼传神,衣饰飞动,呼之欲出。其水墨人物画代表作《山静松声远》,画面简洁朴实,神情丰富,章法新颖,古拙却不失灵动,人物线条如行云流水,而湖石的线条却圆润稳健,意趣奇石,久看不厌。其精心创作的《静心品荼·音律和谐》,图中瘦松数株,山石数块,两位仕女抚琴演奏,两位高士对坐品茶,紧紧抓住人物的眼神、手势、身姿等重要细节,主次分明,顾盼呼应,挥洒高妙,此件作品被中国国民党党部收藏。

 

 

 

 

晓龙画斋为“听雨堂”,他的注释:“于闹市中听雨,于盛世中抚琴”,惟一的喜好就是在京城闹市展卷读书,纵情笔墨,这对于在繁忙机关工作的晓龙,实属难得。艺术大师齐白石说:“画者,寂寞之道”,愿晓龙在浮躁喧嚣的当下,坚守宁静淡泊,耿介拔俗中勤奋耕耘,拾级再攀。

王天胜于北京紫竹桥畔中海紫金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