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旅游

《岁朝华章》——吴瑞云作品邀请展 | 2025

时间:2025-05-07 15:21:37 来源:zgwhb.cn 编辑:佚名 阅读:手机版

《岁朝华章》——吴瑞云作品邀请展 | 2025

 

前言

 

“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在历史的长河中,华章是那些震撼人心的瞬间,是文明演进的激昂鼓点。从古老华夏的甲骨文开篇,一字一句,记录着王朝的兴衰、先民的智慧,开启了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序章,那是人类思想启蒙的璀璨华章。

在时代的浪潮中,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基石。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深度变革的伟大时代,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相互交融碰撞,催生出无限的艺术活力与创新可能。

值此新旧交替、万象更新之际,《岁朝华章》全国优秀艺术家作品迎春邀请展应时而生。此次展览汇聚了众多杰出艺术家的心血之作,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描绘时代风貌,传承文化脉络,奏响新年的艺术序曲。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也寄托着对新岁的美好期许。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艺术盛宴,在岁朝的华章里,感受艺术的温度与力量,领略时代赋予艺术的全新内涵。

《岁朝华章》全国优秀艺术家作品迎春邀请展不仅是一场艺术的聚会,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旅。它为艺术家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公众打开了一扇感受艺术魅力、领略时代精神的窗口。这个春天让我们相约,在艺术的海洋中,共赏岁朝华章,迎接新一年的美好!

 

 

 

 

虽已 81 岁高龄,吴瑞云仍保持着对艺术的赤诚热爱,始终坚持在传统水墨与现代语境中深耕探索,不断研习新技法、新理论,以旺盛的创作力和学术热情续写着艺术人生的新篇章。

 

2016年,荣获全国女书画家首届精品展金奖;同年,被中国国际新闻授予“感动中国2016年度艺术盛典活动时代影响力人物”荣誉称号;2017年,国画作品荣获“当代羲之奖第七届中国书画家作品邀请展”金奖;同年10月,作品入选《新闻传媒杯》全国美术书法大赛;2018年,荣获“中国骄傲艺术年度人物”称号;2020年获“民心向党、抗击疫情”全国网络书画展特等奖;2021年获“重走长征路、喜迎十四运”全国书画展二等奖;2021年获陕西省报协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展二等奖。2022年获全国第二届“墨泽杯”书画艺术大赛金奖、陕西省慈善协会“慈善书画突出贡献奖”、“万人同书中国梦”二十大主题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中国文化传媒网、陕西电视台、陕西传媒网等媒体都曾做过专访。

 

山水画作品曾在《陕西日报》《三秦书画报》《金秋》等报刊上发表,并分别收辑于《笔尖上的中国艺坛》《人民艺术家》《当代艺术》《创意中国•艺术盛典》《丝绸之路绘画艺坛》《感动中国艺术年鉴》等30多部画册中。

 

2014年出版个人画册《吴瑞云山水画集》。2020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册《瑞云山水》,在书画界引起良好反响。近几年来中国集邮总公司、中国国际集邮网、国际集邮文化中心、美国集邮集团等机构先后8次为她出版个人纪念邮册,共收录作品100多幅。

 

多幅作品被陕西省艺术馆、陕西省图书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机构和欧洲、东南亚等友好人士收藏。

 


 

云水襟怀写丹青

 

在中国当代山水画坛,吴瑞云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构建起一座横亘天地的精神秦岭。这位从八百里秦川走出的女性艺术家,以八十载人生阅历为墨,以秦岭山脉为纸,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开辟出独属自己的艺术疆域。她的山水画作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关于生命、哲学与文化的深度对话。

 

 

 

在吴瑞云的画案上,秦岭从来不是简单的摹写对象。那些看似随意的皴擦点染间,暗含着对中华祖脉的深沉理解。《终南幽谷图》中,斧劈皴法如刀削斧凿,将花岗岩的肌理转化为历史年轮;《云横秦岭》里,积墨法层层晕染,将终年不散的云雾化作文化氤氲。她笔下的山体结构暗合周易卦象,流水走势呼应太极阴阳,让观者在视觉震撼中触摸到自然造化的生命律动。

 

 

 

这种对自然物象的超越性表达,源于艺术家对秦岭生态系统的深刻认知。数十次深入终南山写生的经历,使她的笔墨既能捕捉晨雾中颤动的松针,又能把握花岗岩在亿万年地质运动中形成的肌理记忆。当《春醒图》中的冰凌折射出七彩光谱,《秋韵》里的霜叶凝结着时间重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四季更迭,更是自然生命轮回的宏大叙事。

 

 

吴瑞云的山水画作中始终跃动着哲学思辨的火花。《合和南北》系列作品里,北坡的苍劲与南麓的温润在画面中达成微妙平衡,这既是地理特征的视觉呈现,更是"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当代诠释。在《祖脉长青》长卷中,画家以散点透视重构时空,让青铜器纹样与现代高速铁路在同一个画面维度对话,完成对中华文明连续性的艺术论证。

 

 

 

这种文化自觉在疫情期间的创作中尤为凸显。《生命礼赞》组画里,悬崖上的孤松与石缝中的野草被赋予人格化特征,看似随意的点苔实则暗藏《周易》卦象。画家用枯笔焦墨勾勒的嶙峋山石,既是抗疫精神的视觉隐喻,更是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当代阐释。当观者凝视这些作品时,能清晰感受到传统文化基因在笔墨间的现代性转化。

 

 

在《瑞云山水》画册中,我们能看到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北派山水的雄浑完美融合。青绿设色中透出的温润,斧劈皴法里蕴含的刚毅,恰似画家双重的精神面相。这种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质,既来自秦岭南北气候交融的地理特性,更源于画家历经沧桑后的人生彻悟。当《岁月》中的老树新枝与《重生》里的春山初醒形成互文,展现的正是一个艺术家对生命本质的终极思考。

 

 

 

站在吴瑞云的画作前,我们不仅能触摸到秦岭的岩层肌理,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层脉动。这位将半生岁月融入丹青的艺术家,用笔墨构筑起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精神桥梁。在她的艺术世界里,山水既是物质的载体,更是精神的容器,承载着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对文化根脉的守望,对艺术本真的追寻。这种超越技法层面的精神性表达,正是中国山水画在当代语境中最珍贵的传承与创新。

 

 

初次看到吴老师的画作是在书籍上。看到吴老师作品扎实的线条和创造能力,加上丰富的个人学识修养和长期的生活历练,因而很自然地把历史的时空和山川大地交织在一起,处处荡漾着醉人、质朴的山川风情。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范迪安

 

 

吴女士的画,艺术风格续承传统文人画之章法,笔墨设色不失古法,有石涛遗风,又有时代韵味。冬景构图表现自然趣昧,大胆放笔,不失苍劲之感。

国家一级美术师、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国画大师李可染之子

李小可

 

 

瑞云先生的作品注重师法造化,深入自然,学习传统,以秦岭山川的文脉、气韵,创作出大气磅礴、铁石之志的秦岭画风。其作品凝聚了中国当代文化现实所需的精神骨气,故观其势,而绘其意,实为绘画之精神所在。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杨晓阳

 

 

人性有一大弱点:总以为天才与风景在远处,从而觉得身边一概平庸。看了吴瑞云女士的画,我便有了以上感慨。虽然与她同事,但由于年龄与分工不同,对话大约不到十句,感觉倒是清弱贤淑。她的夫君是作家型的名记者,作风强硬爽快、夫妻正好山骨水肉、四季谐美。因而吴瑞云的画笔下的山水世界,一派阴柔,四季温婉。能猜想出她作画时的宁静与自适。艺术在多数情况下,是为了作者自身之内美的,因而作画必将益寿。

 

著名作家、书画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方英文

 

 

吴女士的山水作品呈现出 “四王”、石涛传统笔墨的革新精神,笔墨精到、简练,更深入地理解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书画传统。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研究员

于文江

 

 

禅宗所谓认识事物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第二境界是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境界是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通过自己的感悟与理解,我认为她的画从表现自然山水完全转向表现胸中山水情怀。

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副主任、国画院研究员

乔宜男

 

 

吴瑞云大姐对山水画艺术的痴迷、热爱及苦学、苦练的精神,深得我们的敬佩!她的画严正有序,笔墨清润涵泽,质朴厚重,作品空灵秀雅、精神自由而不失法度,再现了个人记忆中青山绿水的诗意境界,表现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理解。

著名画家、西安山水画院副院长

刘超

 

 

吴女士画出了自己的胸臆,画出了自己的风格。她的山水画,构图与内容相映相伴,有着很深的感情色彩。她的画着意描绘乡情生活,画面张弛有度,虚实把握准确,层次分明,用笔有力。这与她女性的平和性格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正如我曰:男人画画如有女人的细腻,女人画画如有男人的胆犷,该画家必成大器!

著名画家、长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崇岷

 

 

 

文章关键字: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