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个案研究 | 傅真忻:“笔墨绘万象” | 2025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傅真忻,1943年生于湖南湘潭市湘乡,现定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顾问、北京湘乡企业商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邵阳企业商会艺术专业委员会顾问、滩头年画研究会会长、首都书画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邵阳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西安美术学院高研班,师从著名画家李习勤、刘文西教授。作品入选第四届、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全国美展和第十一届亚运美展。曾获湖南省美展金牌奖,第三届全国藏书票展金奖、中国“鲁迅版画奖”,与版画大师杨可扬、邵克萍等12位中国艺术家荣获1993年荷兰首届国际版画双年展大奖。代表作《打泥坨》选编由中宣部等权威机构编篡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2011年中国美协艺委会、厦门市文联、、香港海峡友谊集团在厦门市美术馆主办《丹青写春秋.翰墨香两岸傅真忻画展》。
2012年中国美协艺委会、广东省美协在广东华侨博物馆主办《山风.民风.国风傅真忻中国画新作展》。
2018年5月至6月应邀参访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新罕布什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旅美加州湖南同乡会等并进行艺术交流。
2019年中国美协艺委会、湖南省美协、中共邵阳市委宣传部在邵阳市美术馆主办《灵魂欢歌.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傅真忻画展》。
2022年2月20日至3月2日由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湘情.鄉韵——傅真忻绘画艺术展》,《打泥坨》《五彩蝶》等5件10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其中《五彩蝶》
2022年11月5日至2023年1月3日被选入《美在新时代---庆祝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3期》展出。
2023年1月18日至3月26日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版画藏书票《刻苦读书的故事》(12.3CmX27cm)入选并被收藏。
2024年11月15日至2025年1月15日木版画《五彩蝶》选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俄罗斯国立艺术研究院主办的“观望.知来一一纪念中俄建交75周年版画作品展并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
2025年4月9日应邀出席“岁积蛙步一一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度收藏成果展”开幕式,并接受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和央视书画频道的现场采访。
传略和艺术成就编入《中国近现代当代书画家辞典》。
一直叫傅真忻老傅。真忻即使年轻时也真像“老傅”:总是不慌不忙的样子,言谈举止淡定自若。这样的人你都要认真对待,他的淡定总归是有理由的。
《初生牛犊》90x86cm 2009年
认识老傅是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的我刚留校任教,心高气傲,哪会把看起来平平常常的老傅放在眼里。老傅对我不卑不亢,客气中有着凛然的距离。接触时间长了,就觉着无论是画画还是为人,老傅比我更像老师,他的从容里满是无法与人道说的困窘,他的淡定中藏匿了太多的坎坷,你不亲身经历一遍他的不易,是装不出那份淡定和从容的。所以你还是小张小李时,老傅就是老傅了。
《春牛图》中国画68x70cm2009年
老傅是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西安美院的,其实此时的老傅在版画创作上已有不俗的成绩,著名的滩头木版年画使同居一地的老傅很早就泽被受益,许多创作已呈现出湘中地域文化的鲜明艺术个性,在学院同龄人还东张西望找不着方向时,老傅就认定了民族、民间与民俗的“三民主义”。因而他的版画让当时的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原始生命的张扬,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向往,与学院象牙塔的语境全然不同。但老傅还是来了,他对自己曾经的创作并不满意,想以专业教育来寻求更上一层楼。
《大吉图》90x88cm
他把在西安美院的大部分时间贴补在造型基础上,屁股几乎长在画凳上,投入专注。从黑白灰的二维世界进入体积与光影的三维空间,这种视觉表现概念的转换对许多人而言,有如让市中心的钟鼓楼调个方向,因而老傅内心的变化远不像表情那么从容淡定。在对艺术表现语言的理解上也必然有一番痛苦的取舍之争。但老傅就是老傅,他的学院素描,他的造型基础,在几年后让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青年教师也不敢再小视了。
《花花蝶》96x98cm
我习惯把一个出众的人的行为打回他的思维,从思维的模式状态上窥测他的真实,老傅的真实首先是心理素质过人,心灵的强大是他定力的来源。做事做人,都追求极致和完美。后来的结果完全应验了,我几十年前对他的敬畏是有道理的。生活中的老傅对自己狠。寒冬的西安虽然不会滴水成冰,但那种夹在南北之间的冬天更显出冷的阴险,老傅天天接一桶凉水,找一没人的角落兜头浇下,迅急地用毛巾把全身擦出粉红的肤色,这时候的老傅更像英雄,精气神都激发出来,那副舍我其谁的豪迈,不能不让旁观者肃然起敬。对自己也敢下狠手的老傅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龙龙》92x88cm
老傅的版画,从滩头木版年画入手,从传统版画中最接地气的部分开始。滩头版画生动活泼的画面,讲究功底的镌刻,气氛热烈的色彩,都可以看成老傅成功的捷径。他将传统拆解成自己表现的资源,把民间当作自己演练的舞台,用民俗的热烈渲染自己的语境,所以他的版画无论是湘中的体育活动,还是湘人马踏倭寇,都充满了劲道,充满了趣味,也充满了人性的力量。我尤其喜欢《戏媒人》这样的作品,在男婚女嫁的喜庆中,总得有人被戏弄调侃来烘托现场的气氛,讲究点的是不会把新人当猴耍的,媒人就往往成为大家喜气发泄的对象,玉成了好事,还要再担些风险,以示枉己正人的付出多么不易。老傅是这样理解湘中风俗的,也是这样理解自己湘人性格的,努力做成自己,也就做好了湘人,做好了人生。
《绿雨》68x68cm
人到中老年后,老傅更喜欢个性不羁的水墨。用自由的线条去诠释对艺术的认知。我在内心是非常赞同他多画国画的。许多版画家弃刀提笔,不过是鸡头凤尾的结果,但老傅凭借着自己内心强大的定力,凭借着对人生从容的气度,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造出佳绩。说什么好呢?也只有在心里敬佩老傅。
——代大权
(作者系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联创作专家指导委委员、全国美展总评委、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指导委委是、评审委员。作品曾获中国美术金彩奖-金奖、全国版画展金奖、中国版画“鲁迅”奖。)
《山风》 80x82cm 1999年
《山雀雀》80x82cm 2006年
《弯弯的月亮爬上来》98x96cm
《戏蟾图》96x90cm
《映月读书》8x9cm
《醉春——人面桃花相映红》138X69Cm
《伏虎图》 136x68Cm
《春风杨柳万千条》(写意重彩)97X89Cm
《将军队列》 重彩画 80x188cm
《马踏倭寇》 现代重彩画 98x102cm
《嗅枪队》 丝网版画 34x54cm
《新伙伴》重彩画 86x86cm 2008年(中国美术馆收藏)
《真忻藏书》8x9cm (中国美术馆收藏,曾获1990年“第三届全国藏书票展”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