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个案研究 | 曾风:“形色意象” | 2025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曾风,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自我探索者,关注热点、时尚,热衷新事物,追求简单的丰富。
近年,着迷“留白”、取材“遇见”、探索“语言”,举办过多次展览,作品被博物馆及私人收藏。
2005年创办「 星夜阳光 」艺术沙龙;
2008年创立http://F618.cn个人艺术网站,虚拟网上艺术是小镇;
2009年创建「 曾风艺术实验室 」及「 玩艺空间 」;
2012年作“闪玩易物”艺术项目;
2013年作“梨花雅集”艺术项目;
2014年作“裸果行动”艺术项目;
2015年作“摇钱树下”艺术项目;
2016年作“我是天鹅”艺术项目;
2017年起探究数字艺术——「 曾风当代4X4 」,把摄影,版画,油画,雕塑等系统组合;
2018年起作 “我是艺术品”艺术项目;
2019年升级http://F618.cn「 橙黄橘绿 」艺术展示交流平台;
2020年打造「 曾风艺术」F4空间,集生活,创作,展示,交流为一体;
2021至2023年作 “我是艺术品”2.0艺术项目。
主要展览:
2024“春语”致敬女性艺术展
2023“相望”艺术家油画邀请展
2023“温度”法国.卢浮宫当代艺术展
2023 “色界”当代艺术个展
2022 “春语”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
2020 “穿越”当代艺术个展
2018 “无风”当代艺术个展
2018 “风向”当代艺术个展
2018 “风痕”当代艺术个展
2018 “即风”当代艺术个展
2017 “出走”联展
2015 “梦话”个展
2015 “一画一展”系列展
2014 “此时花开”个展
2015 中澳艺术联展
2015 “迎春”个展
2014 “风,起在别处”个展
2013 “中国风”系列在美国加州展出
2013 “风过留痕”曾风高建欣画展
2012 曾风书法展
2011 “迷”个展
2010 曾风书法展
2006 “西北行”摄影展
疫情三年,让这片原来就游离在这座商业和工业城市边缘的文化艺术洼地、这批人、这个行业,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生命中适当地留白,却也有着意想不到的精彩。用曾风的话来说,是艺术境界的升华,具体说来是让他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与创作。“这三年,比过去二十年创作的数量和水准都高”。
2021-风动云飘-1.6x3.2M
“我是艺术品”艺术项目在这一系列的作品当中,很鲜明地诠释了属于曾风的个人特色的艺术符号和语言表达。在结构借鉴了绘画艺术上独特的审美——留白,“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并突出画面的重点,这是一种设计的手法,我把它运用到绘画创作当中”,加上独特的线条、超脱手法运用,以简单的造型勾勒出丰富的表情和情感内涵。
2021-黑猫-01
色界生动、鲜活的当代女性群像不知曾风者,往往会惊讶于这位脾性活跃的中年男性,竟能画出无数或高冷、或时髦、或灵性十足的“绝色美人”,甚至被各类女性和各路藏家看重赏识。
2021-黑猫-02
在曾风的作品里面,往往偏向于使用女性造型来表达。在他看来,女性欣赏自己,可以说是自信或者自恋,但是男性角度的欣赏,却是非常的自然而然并且在情感上更为热烈。因此,他的创作题材灵感经常取自于此,各种“时代女性”因而成为他所心仪的艺术模特,赋予他无限激情,并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表达当下无尽之美。
2022-吴姑娘与十四峰之四 1Mx2M
2022-桃子爱上梨之三-1米X2米
2021-我把青春献给你-1米X2米
曾风画笔下的“女人”,不止局限于艺术的形体和风韵,还要讲究设计学的韵律美感,更要让其有内涵、有故事。
一年前,在艺术空间开展的“春语”当代艺术展的邀约中,曾风展出的多幅作品受到许多女性观众的喜爱。于是,曾风便与仓颉通文化在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期间,举办一场专属于女性的艺术展览——“色界-2023曾风当代艺术展”,其中,展出了曾风借由女性形象创作的《虐》《布洛芬》《阳了》等疫情群像系列作品,这些作品里的女性有着不同的背景与故事阐述,聚焦了当代女性群体的社会生活,包括了疫情下的情感宣泄和社会思考,为观众们提供了更多贴近个人情感的释放出口。借助艺术,将对女性的模块化印象和固有偏见,转化为兼具生命力和个性化的真实表达,让人们看到更加生动、鲜活的当代女性群像。
2021-一个美女的剪影-1米X2米
他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原型都是相熟的知己好友,曾风了解她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风格差异,在创作中常以艺术的语言重塑人物,展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女性。
2022-风痕-密接.勿近
创作要与时代同步有着世界的影子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自我探索者,从曾风身上的多重标签上,可以感受得到在商业与艺术中间找寻平衡,在社会共性与自我个性中努力融合。
2022-时尚碎片-梧桐山水1.6x3.2M
在曾风的创作理念里,创作要与时代同步,不是一个时尚的人,但是一定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关注热点、时尚、热衷新生事物,追求简单的丰富,很多流行的元素,社会时事都融入到他的作品当中。“作品是自己的,同时也代表这个时代,有着世界的影子,这才是当代艺术。”
2023-吹箫引凤-1X2米
在疫情严重的时候,市井寥落,意趣消沉,彼时正值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纯洁的雪、明亮的白,冬日的阳光让人倍感温暖。为此,他创作了《小白》这幅油画,女性、冬奥会、志愿者大白都在画面上有所呈现。
2023-玫瑰瓶花(1)
2023-玫瑰瓶花(2)
2023—玫瑰瓶花(3)
2023-玫瑰瓶花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