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个案研究 |陈林:“油彩塑时空” | 2025.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陈林,1958年7月出生于重庆市。1982年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 1991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著名军旅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重走长征之路写生团团长(该活动发起人),中国军旅书画学会 副会长。

参展及获奖:

1982年版画《汽车兵运动会》入选纪念建军55周年全军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1982年油画《路》入选纪念建军55周年全军美展。

1987年油画《天兵》入选纪念建军60周年全国军事画展。

1990年油画《西部》等五件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新人新作”展。

1991年油画《总司令》入选军艺、军博联合举办的军事画展。

1991年油画《二月》人选91首届中国油画年展。

1995年油画《前夜》人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全军美展。

1997年油画《咱们自己的枪》被解放军军事后勤馆收藏。

1998年油画《胜利》入选“98 抗洪精神赞”全军美展,获三等奖。

1999年油画《对话》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全军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2001年油画《咱们自已的枪》入选纪念建党80周年全军美展,获艺术作品奖。

2002年油画《前沿》入选纪念建军75周年全军美展。

2008年油画《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入选四川省统一战线抗震救灾美展。

2009年油画《红军将领》被解放军某集团军军史馆收藏。

2012年电视剧《二郎山的回声》被四川美术馆收藏。

1993年电视剧《雪震》美术设计,获全军第七届电视剧金星奖、优秀美术设计奖。

1994年电视剧《天路》美术设计。

2001年电视剧《走向喜马拉雅》美术设计。

 



《红色巴蜀》系列


《红色巴蜀》系列

 

《红色巴蜀》系列

 

《红色巴蜀》系列

 

《路》入选全军纪念建军55周年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作品奖


《凉山州冕宁县采风写生》


《彝大爷》80x70㎝


《华瑩风》


写生作品系列《雄视千古》

  

 《一位祖国优秀儿子的肖像》

 

《白乌乡民》80x70㎝


《彝海山民》80x70cm

 

《老木苏》80x70㎝


《会东老乡》80x70cm

 

《贫下中农》80x70cm

 

《贵州九摆猎人》


《荞山叔》80x70㎝


《大凉山少女》80x70㎝

  

 《雪风》参加全国第六届新人新作美术作品展览


《麦洼主寺》


《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