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个案研究 |阿不来提·马合苏提:“杏坛薪火承” | 2025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阿不来提·马合苏提
艺术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新疆美术家协会理事、新疆油画学会理事,
新疆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第十三届常务委员,
全国艺术统考专家自治区教育厅美术类专业专家评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美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现任新疆大学美育(艺术)教学研究部美术教研室主任。
简介:
2020年9月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石窟艺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近几年主持完成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艺术学项目、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和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重点学科研项目等多项省部级项目,同时指导与完成国家级、区级和校级等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作实践项目,发表艺术类评论与作品100余篇,其中在艺术类学术期刊独立发表论文40多篇、艺术作品有60多篇;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和艺术展览。出版学术专著有4部、高校本科实践教学教材1部,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等荣誉称号。
近三年撰写的《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疆石窟艺术文化和旅游开发融合发展的建议》和《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面的建议》等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第三、四次会议提案获得了自治区政府部门将采纳的优秀提案。
参展、获奖经历:
2005年8月在圣彼得堡举办《阿不来提写生作品展》(普希金市博物馆);
2008年6月油画《湖色春景》入选“圣彼得堡美术作品展”(圣彼得堡博览中心);
2009年5月《“中国俄语年”俄罗斯风景油画作品展》中本人展出了30多幅油画风景作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主办,(新疆大学图书馆展厅);
2010年12月《“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新疆大学师生美术作品展》中展出了8幅油画作品;(新疆大学展厅);
2011年 1月“新疆大学师生美术作品展”中展出了5幅油画作品;(新疆大学展厅);
2011年6月油画《风景》入选“新疆大学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书画展”(新疆大学展厅);
2011年7月油画《风景》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书画展”》;
2011年12月油画《归途》入选了“油画新疆”当代油画艺术展(新疆艺术学院);
2012年9月油画《喀拉峻草原的早霞》入选了“走进伊利美术作品展”;
2013年7月俄罗斯东方学院博物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圣彼得堡);
2013年9月油画《圣彼得堡》入选了“中国美术家眼中的世界”美术作品展 (北京淡黄艺术馆);
2012年09月获得了新疆大学第二届青年科研奖;
2014年10月新疆大学90周年校庆工作先进个人;
2015年12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
2016年10月新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
2017年07月他指导的学生在“第十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2018年06月新疆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8年7月获得新疆大学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020年03月荣获新疆大学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优秀指导教师;
2020年10月参加《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新疆大学“战疫情”主题海报设计大彩(获得一等奖);
2021年01月“新疆大学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2021年02月《第六届自治区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21年07月荣获新疆美协、新疆大学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建党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2021年09月荣获新疆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2021年12月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22年12月在新疆文联主办新疆美协承办的《“礼赞新时代”努力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疆美术作品展》中展出优秀作品。
2023年立项自治区文艺扶持基金项目并举办“翰墨颂百年 逐梦新大人”建校10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
2024年1月本人指导的《俞秀松、林基路、杜重远等》艺术作品,在自治区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二和三等奖等荣誉称号。
2024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新疆自治区美术家协会和新疆大学美育部承办的新疆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美术作品展中,本人艺术作品荣获一等奖。
2024年10月北京市文联和美术家协会主办和和田地区党委宣传部、文联承办的“山河起昆仑”昆仑主题美术作品展展出了两幅大型油画作品,并获得特邀艺术家称号。
举办参加过“阿不来提写生作品展”、“中国俄语年—俄罗斯风景油画作品展”、“油画新疆当代油画艺术展”、“走进伊利美术作品展”、“走进中国新疆历史文化名城--塔城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国际油画艺术作品展”等国内外展览,作品获奖、并被收藏。
艺术审美与探索创新
阿不来提·马合苏提
本人在艺术审美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创作风格有过几次的明显变革。根据这几次绘画风格的嬗变,我的艺术探索与创作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90年到2000年,这一时期是尚处于学习阶段,也是很快乐阶段,尤其是1992年到南疆和田墨玉县进行实地写生后,本人完全摒弃了对景物细节的真实性描绘,转而强调对艺术家想象力的展示与发挥。本人在此时期的创作主要表现阳光照射下的农民所形成的色彩梦幻之美,或者展示当时自然光下发生时神秘精神力量的真是美感,如《油坊》《巴扎》等这些作品描绘了自然光下展示的各类农民实景,画面的主体是浓厚的色彩和各类姿态的农民,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并不十分清晰,显然,人在自然力量面前是渺小、绝望和无能为力的。
《油坊》 35cm×45cm 布面油画
《渴望》 60cm×50cm 布面油画
本人艺术生涯的第二个阶段是从2000年到2010年,出国学习创作阶段,这一时期是我绘画的成熟阶段,创作中追求欧洲浪漫主义与早期古典主义风景画的传统表现,以描绘风景的真实性为主要风格,因而画面场景一般都是静态的,本人对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开创不仅表现在美学品质的提高方面,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对艺术语言探索方面。将壮美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敏锐的历史洞察力融入个性化想象之中,从而形成了本人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其中既有对理性原则的扬弃,也有对古典主义崇高美学品质的继承与创新。本人这一时期的创作虽然受到收藏者和画商的欢迎,但也显然与本人的艺术追求相违背,所以这种循规蹈矩的创作方式很难抛弃了。本人展示的《云急草静》《家乡的云彩》中,人们已经可以感受到阿不来提画风的转变,画家不再是单纯的记录者而物象也并不十分“现实”了,画面呈现出的场景已经开始融入了艺术想象的成分。
《云急草静》 160cm×180cm 布面油画
《家乡的云彩》 80cm×100cm 布面油画
《平静的湖景》150×100cm 布面油画
第三阶段是从2010年到2015年,在本人40岁以后的作品中,画家的艺术想象占据了画面的主体,物象完全溶于光色之中,更加朦胧含混,本土文化的萌芽开始出现。如《家乡的春天》《热土》《天与地》等作品所描绘的只是一种画家内心深层次的灵魂、色彩和心灵交混的感觉,一切物象都朦朦胧胧、似有似无的。本人已不再是单纯的记录者而物象也并不十分“真实”了,画面呈现出的场景已经开始融入了艺术精神的成分,实现了浪漫主义创作原则和崇高美学品质的完美结合。前文已述,在我的创作风格成熟之后,画家放弃了对物象真实性的描绘,转而营造画面的朦胧曼妙之美。
《家乡的春天》 50cm×35cm 纸面丙烯
《热土》50cm×60cm 布面油画
《天与地》50cm×60cm 布面油画
第四段是从2016年到至今,这期间我的画面中,可以感想出家乡优秀文化和个人独居风格的精神内涵、不论是画面背景出现的艾德莱斯绸组合使用,还是线条、色彩的绘制描绘,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这三者间的构成形成了图像变成图形的和谐画面场景,对画面注入了一种审美节奏感。这个图形一方面是平面的,另一方面是在平面中重新再立体化,在我的眼中只有平面和立体、空间的重组,也就是打破了我们所看到的人像、树木等表面意义上的具象形式,所以,本人作品看起来抽象的形式,但没失去原始的文化特点。当然这也缘于我绘画创作量的累积、我在创作中十分注重对很多传统元素的原始出现,同时也在原本保留它,也是到最后都在整体视觉空间里自然出现,比如,《我的音乐》系列作品中,画家以富有深意的想象力和意象诗意灵感来描绘自己寻见的精神内涵,作品中的原色图形和新描绘的线条色块和谐、凝重等对比强烈的构成方式,使画面营造出图像变成图形的立体重组,作品造型上都有自己故乡和田(艾德莱斯之乡)优秀文化的影子,大胆借鉴个人诗意象征与现代抽象艺术的精美组合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与艺术趣味,并创造出风格鲜明、超越时代的艺术作品。我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神秘美感,就是我本身自己新鲜血液中的多种艺术元素与深层精神联结的结果。本人根据每一块丝绸的原色造型和主观色彩的不同位置为它们打上阴影、再加上对背景色的巧妙运用,不仅在画面中成功地延伸出了家乡传统文化与创新深度的神秘内涵。
《我的音乐1》 80cm×100cm 艾德莱斯布面油彩
《我的音乐2》 80cm×100cm 艾德莱斯布面油彩
《我的音乐3》 80cm×100cm 艾德莱斯布面油彩
《我的音乐4》 100cm×120cm 艾德莱斯布面油彩
《自然世界》180cm×180cm 艾德莱斯彩绘
总而言之,艺术创作中,其关键的制约因素在于审美能力与画家内在的深层精神表现,审美能力的高低、优劣取决于审美经验的积累,而审美经验的积累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缺失深层精神的结果。一个人的艺术若想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据一席之地,其审美经验的核心成分和深层精神的主要内涵必须是本人所独创的。因此,具有极其鲜明的风格是核心、神秘的语言是要求。我觉得自己的艺术作品与大自然、新时代风貌保持完美的联系,展示出新时代风气为代表的自然景色为主题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作品。挖掘和表达新时代的精神内涵,描绘当代视觉中的新巨变,欣欣向荣的美术作品,展现奋进新时代、向新征程的优秀作品。反映人民的美好生活和新时代精神力量的生活景象,深化、拓展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提高艺术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推出创作能力和艺术质量较高的优秀美术创作研究成果。本人希望观者以自己的想象去阐释我的作品。
——阿不来提·马合苏提
《湖色春景》93cm×81cm 布面油画
《圣彼得堡郊区的夏天》 93cm×81cm 布面油画
《初春》 100cm×80cm 布面油画
《圣彼得堡郊区写生》 38cm×25cm 布面油画
《家乡的晚霞》 60cm×40cm 布面油画
《丝路霍尔俊宽》180 cmm×180 cm 综合材料绘画
画家在创作中
画家在作品展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