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高彪

时间:2024-10-18 11:33:01 来源:zgwhb.cn 编辑:佚名 阅读:手机版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高彪

 

 

 

 

雕塑精神现象探试

 

文/高彪(四川省雕塑协会常务会长)

 

故事是这样的:古时有一位哲人,一天他带学生去建筑工地,来到现场指着堆放的石块、木材、铁件等物品问学生:“这些东西是什么?” 学生轻蔑笑答:“还用问,这不都是建房用的材料吗!” 老师:“是!但又不是,” 学生“?”老师讲述:记着,材料原本是物质,物质如果没有人的介入过一百年还是这个那个物质。物质是事物从诞生起有其自身本质的自然属性。如,石头是硬的,木材是软的。人类认知了事物本质,通过先验,思维思想,设计施工,建造出了既美观漂亮且温暖舒适适合人居住的房子,某事物的呈现以人为介入就发生了转化。这位带学生的哲人就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通过房屋建造过程的描述,复杂而深生的哲学问题,通俗简洁地传达给学生。同理,“青铜不是雕塑”的论证中同样是共通的解。亚里斯多德明晣阐释《形而上学》的基本理论,本因—物因—动因—极因,即“四因”学说,形成了他哲学的世界观理念并对世界哲学特别是西方哲学体系亘古不变的真理,时至今日对人类思想思辨有着本质的深远的影响。

 

形而上学一一本因

 

然,A事物(可多项)转换蜕变成B事物已成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目的。众所周知,你不能指着这房那房说:这个是石头、那个是木材…,但这又是石头、木材…建造的。这个过程中潜藏一个“介质”,介质又称“中项”,人的动力因自为介入其中,通过对此事物彼事物考察并实施形而上学“四因”联系起来,由客观事物通过主观精神思辨,将心灵门锁开启操控、指向、制定出发展变化的路径,进行一系列算法、发明、发展、衍进、创立新理念、新事物,即,物质—精神—精神—物质,辨证法的基本逻辑理论,由一事物转化为另一事物全过程,其A到B,A类潜在着B种,B种显现A类,此因彼果量化的诸事物样式,于是“精神”的“现象”发生了。“人的意识想借此日光把自己显露出来,它是一种使没被看见的东西变成被看见的东西的纯粹形式”(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精神的实存物质化,故精神的外化事物显示出来的那个“象”乃现象,即“精神现象”。在亚里斯多德那里实存“形而上学”,在斯宾诺沙那里意味“心灵秩序”,在黑格尔那里指向“绝对精神”,在布郎库西那里形塑“无限”。

 

形而上学一一物因

 

雕塑是怎样的“精神现象”呢?首先, 人似乎须占领或控制住自己的肉体, 从而他的肉体才可作为他灵魂的工具. 雕塑是雕塑者的思想精神的外溢,是物质化的精神,不直可否,每一个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想法托福给作品用自备的钥匙打开心灵密码来表达传播使观者了解其意图并认知其精神。作品的这个“象”理应表达思想,呈现“精神”,实现了在场性的“精神现象”。我们用一个特殊案例来深入考察雕塑—“精神现象”说命题。我们知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泛指两河文明)在三千多年前曾经出现一个高度文明的城邦—亚述帝国,苏美尔泥版楔形文字里有记载,城市美丽,王宫恢弘,社会进步,经济发达。曾用军事手段占据着美索不达米亚北从亚美尼亚高原,南到阿卡德,东至伊朗高原,西达地中海东岸(首都尼尼微)的广大区域。但是,我们不认识楔形文字,而当地仅存的断崖残壁和悠远的故事。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也不能把曾经亚述王国是怎样辉煌连接起来。至此 “人面翼兽” 石像雕塑的出土,根据记载亚述帝国时期的各种考证描述,被复原图像,可见一斑。通过对人面翼兽石像考古研究,我们不去赘述它显现的所有信息,仅平直觉认知如此巨大的石像,人头兽身翼展的宗教图腾,奇异造型与精准的制作,没有财富优先和能力卓著技艺在彼时怎么能及?我们能否得出一个强盛帝国的淫威嚣张、江山社谡呢?答案是肯定的。终上所述,我们可否证明人面翼兽石像的惟一性有别于其他城邦图腾为亚述帝国不二的精神的象征—精神现象呢?不言自明,此证!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

 

斯芬克斯在胡夫塔下守护几千年那个密秘典故给古老王国添加了抹不脱的玄机是古代埃及神秘的精神现象。

阿芙诺蒂忒虽占据卢浮宫中厅其象征涵义则是雕塑圣人代达罗斯雕塑爱琴海的美丽与罗曼蒂克意指迈锡尼时期人文古希腊文明的精神现象。

《纵目巨型青铜面具》传记具有崇尚信仰的高贵与通往神灵路径选项所展示的精湛技艺且富有聪明才智的古蜀先民用智慧的力量更是把文明推向历史的峰值,成就古蜀王国的精神现象。

 

《刘文典教授纪念像》

 

毋宁质疑,只有内涵而没有关系的外延,乃是一种空无内容的抽象,因为外延是构成内涵的实存。代表精神现象事物的一定是某个人、某民族或某国度具有深层次的思想意志 ,文化根源,人文情怀树立一个永久性标识的在场性是人类钟爱雕塑艺术的全部意义。

再释,个人思想意志怎样转化为精神现象呢?雕塑艺术是关乎形而上学的人类行为,是雕塑从业者所具有的特殊意识形态,思辨的光芒则给人类推上理智平台,就是雕塑艺术的逻辑。前面提到在布郎库西那里是“无限”,《无限柱》的那个“无限”。我们如何讨教无限延伸成“柱”的这尊雕塑。世间有机万物在这个星球上有循环生长的宜居环境,给生命创造无限延续的可能。毕达哥拉斯学派用抽象 “数论”概念来诠释宇宙观。我们可否用“数”理来考察“无限柱”之定义呢?命题:除试:10除以3商3.333333……结果是一个无限数,显然,这个“商”证明与无限柱理念完全吻合,无限柱好似有机生命的力量无限成长上扬把“无限”这个“词儿”发挥到了无限。他毕生经历创作的作品,他认为:“不能在一位大师庇护下承袭一种现成的风格”。

 

《易琳教授纪念像》

 

他追求不同于以往的空间模式,发挥更大空间意识形态的想象力,客观物象变异中创造出有趣的作品。依据现代生活急速变化的旋律、节奏,把当代人们对雕塑形式创作简洁、单纯的诉求。着力于探索雕塑语言适应现代社会科技高快发展的叙事。附予他人生思想的精神,闪烁他人性的光辉。“空中鸟”、“水中鱼”揭示了生命存在价值、意义。此证!我们受益的不是别的,他馈赠的是康斯坦丁•布朗库西精神现象。

亨利•摩尔,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艺术家。早期创作出沉稳体块状形体和充满生命力的古典观念的意识形式,如《母与子》系列。1930年后以超现实主义思潮理念创作出《盔》、《点与卵》等。尤其《点与卵》感悟仿佛生理勃起与生殖相作用似乎孕育着什么……。

 

 

摩尔的重要技法也是十分巧妙的设计,就是在有机形体中制造出空洞,我把它定义为“摩尔的洞” 。时间从这里穿过,产生强磁极吸附着你。视觉线在无限延伸,鬼使神差让灵魂掉进了他设计的圈套里,使你处在多维度时空陷阱中拨不出来,如此美妙情景是摩尔奉献给人类的另一种体练。“摩尔的洞”诱导出对事物规定律就是他作品溢出的精神现象。

阿贝特•贾柯梅蒂,有诸话题要谈这位存在主义杰出代表,瑞士雕塑家,1922年在巴黎布鲁特尔工作室3年,布鲁特尔表帅使他受益颇丰。他能巧妙表现他对人类的看法,在金属架上塑造出拉长的神形憔悴的人像,那些似人非人的如同落魄的幽灵。

 

《寂静的山林》

 

我以为:贾柯梅蒂在创作中不但塑造了适合他意图状态的人物,没有华丽的衣裳确有信仰的灵魂。赋予“我思故我在”的自在自为形而上学的精神存在,卓越才能是他雕塑语言的真实辨识度。狄克弟弟是他常用的模特,做了很多狄克像和《威尼斯女人》。作品《步行者》成就了他事业巅峰。有人说他的人体是被挤压着的,非也!在常态下你体会不到事物变化,但在特殊光、影中你能或不能体会到物象幻觉变异,人物在运动中产生的图形影像?但在极富智慧的艺术家眼里是另外一种情行。他创作时敏感到人体鲜活的血肉之躯,特别是《步行者》这个人正处在视觉直线超强逆光中心,这样的人是活生生的人。辨识度极高的雕塑语言是辨别阿贝特•贾柯梅蒂的精神现象。

 

《时间折叠一》

 

二十世纪离我们而去,那个时代成就了多少伟大雕塑和卓越巨匠,笔者我所崇敬的还有安利•罗兰斯、安瑞•培布斯奈、亚力山大·亚尔奇本克、让•阿尔普、欧西普•扎德金、玛里诺•玛里尼、加克莫·曼兹等,都是辨识度极高的雕塑家,他们的精彩故事,概不一一赘述。在动荡的岁月里他们没有等待,努力工作辛勤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世界雕塑意识形态的定位、模型及样式。建树多思潮、多流派的科学方法学科在不同语言地缘里雕塑语境互融共存的成长环境,彰显人类智慧力量即思辨哲学观的精神现象。

安利西·卡普尔,当代备受瞩目雕塑家是值得讨论的现象,每件作品在各种在场震撼着人们感观神经。发生了怎样的“现象”呢?“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流变哲学思想今天在卡普尔雕塑那里得到了重见,水“涡旋”气“涡旋”。卡普尔说:“我一直在做的是表现这个世界里并不在场的一面,是一个幻想的空间,它来自于心智和灵魂的一面,用雕塑把感知到的这一面表达出来”。其身在场,感知它不在场的一面的在场。“涡旋”旋转流变态势是物质非物质事物在时间、空间运动折射出来自于他心智和灵魂的精神现象。

 

《时间折叠二》

 

有幸去芝加哥千嬉广场公园目视“云门”雕塑落地处感知那粒“豆子”是如何种植在当地土壤里(卡普尔雕塑必须在场体验)。然,惊叹中感到“绝望”,绝望是真正了解它所颠覆你往日视觉经验产生的在场徨恐。侧视几乎正球型,内眺,置身于奇妙梦幻空间使人眩晕找不着北。敏锐到作者更深层意识外延,成行的物质化精神现象。“只要我们存在着,我们总是已经置身于形而上学中了” 海德格尔卓见。卡普尔创作形而上学的,超乎常规概念又不失理性思维逻辑的探索。涉及存在与幻灭,精神与物质理想生态的因果律。达到一种人文主义视觉感悟,行使个人面对世界存在境遇具备空前启示。卡普尔雕塑行动让人体验到流变升维的意识形态精神现象。

精神现象是哲学概念,与意识形态,形而上学属精神哲学范畴。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所著:“意识在这条道路上所经历的那一系列形态,可以说是意识自身向科学发展的一篇行成史”。“哲学的观点……乃是经过许多历程而达到的结果,所以哲学知识须以意识的许多具体的形态,如道德、伦理、艺术、宗教等为前提”。诚如恩格斯对《精神现象学》所说:“伟大的历史感” 是“黑格尔思想方法……的基础”。根据以上论述,同理,雕塑艺术的意识形态同样是经过许多历程而达到的结果。是某个人、某民族或某国度的意识形态辨别与形而上学认识论的思想意志外延即物质化的精神现象,就是说雕塑是精神物化的精神现象,雕塑属于是艺术范畴的哲学概念。

 

《太初历》

 

故,一件什么样雕塑作品才能达到一种精神现象?换言之,精神现象是如何在一件雕塑作品中呈现?首先,雕塑作者个人已完成此项艺术的规定动作,即理论、知识、技能、技术后。背着抱负上了这条费力又难划的船,进入创作期阶段。在整理了心灵秩序定位,确立了一个意气风发的抽象目标,然后举起拳头发誓“我将永不叛变”。其次,直面怎样的历史沿革,社会形态,价值体系,人文意识等。斩获的何方神圣的思想溯源,那门子道义路径,何派的伦理道德逻辑。客观世界认知的能见度,先验先知知识的结构,自身的经历阅历建构都是创作的伦常要素。而经验、智慧、德行、情怀则反应在作品成行的结构肌体上,成全你思想向雕塑实体超度成为物质事物。限制在一个时间、空间单元,让人不但在可观赏的同时读懂其意,即思想、精神,作品呈现的就是这个现象。再议,“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语),雕塑创作最重要的是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观察事物的特殊方法,完善自身创作的基本样式,理性探索深化形式与内容所获得的经验。要明白什么是凝固音乐,什么是诗情画意的花式叙事,不是诠释雕塑意涵的正版译文。降维、升维的空间刻度是两码子事,不在一副镜框内。雕塑就是雕塑,雕塑不是别的,即时间空间艺术的哲学。需从容跨过世俗的封地,理性面对社会无序的纠葛,树立本位意识形态形而上学的基本准则。坚持不懈的工作状态,持续溢出具有代表个人风格的量产作品,构成你精神的那个现象。最后,尤其要指出的是雕塑作品的辨识度问题,就是此作彼作“象”的差异,差异越大辨识度越高,信息输出越强,差异越小辨识度会丧失。往往给人的印象有抄袭、剽窃嫌疑。有时不但不能显示B者(抄袭者)的意识性状,则辨别为A者(原创者)原创。

 

 

雕塑艺术这个人人想成为角儿的行当里,事发颇多,不在少数,厚颜无耻者甚嚣。前面举例的雕塑先贤是继承者行为范例的师表。独具个性化的极端极限,辨识度极高的现象呈现。我们说,这个是摩尔,那个是贾柯梅蒂,从物到质的精神现象是后继者探索真知的“圣灯”。还是布郎库西之言“不能在一位大师庇护下承袭一种现成的风格,大树下是长不出植物的”。有着高尚风范的雕塑作品永久在那里,雕塑创作的思辨意识让我们获得精神现象成为可能。说起现成品,想到上世纪的一件事。当眼前看见一个“便池”,多数男性生理反应是我要尿尿,有多少人知道“杜先锋”的“泉”?仅是历时当代艺术一个怪异符号罢了,一晃过去了,不能成为一种精神,如果作为精神现象存在可能杜尚先生也无颜江东。今天哪位再把那东东拿进美术馆试试,不是神经异常也会感觉到感官生“异味”。那些个思想偏离者是否好好想想人生的脚本。

甄别纯粹理性的善恶、正邪、美丑是匡正艺术崇尚者必由之路,先贤们把划浆交在你手中,特立独行驾驭这只小船,开启心灵的那扇窗,驶向远方……

后语,哲学与雕塑都是关乎物质与精神形而上学的科学学说,我们以哲学思辨的方法探试雕塑艺术的本质现象,表明我们对物质世界与精神现象的辨证关系的有限理解和客观看法。

(2022年3月撰文于成都)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四川省雕塑协会常务会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特聘导师,首届四川省雕塑名家工作室。

师从四川美术学院叶毓山教授,香港雕塑家文楼博士,英国卡斯美术学院迪肯(Deacon)教授,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圣约翰·卡斯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留学(英文:CITY OF LONDON POLYTECHNIC SIR JOHN CASS FACULTY OF ARTS DESIGN AND MANUFCTURE )。

“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获得者,历任四川省雕塑壁画工作室副主任、四川省新科城市环境艺术研究所所长、职业雕塑家。文化部国家核心艺术期刊《艺术市场》年度权威推荐——具有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从艺四十五余年。

英国、法国、加拿大、台湾、香港、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南京等多件作品被美术馆画廊机构及私人收藏。 

北京、重庆、湖北、安徽、广东、陕西、贵州、云南、西藏、新疆、四川多地创作建立有城市雕塑。

 

 

 

 

 

 

 

 

 

 

《时空》

 

《太阳至上》

 

《数与树与数》

 

《心缘》

 

《人和》

 

 

TAG标签: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