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叶向礼

时间:2024-10-14 09:33:02 来源:zgwhb.cn 编辑:佚名 阅读:手机版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叶向礼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

 

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叶向礼,1963年出生于江苏沙洲,祖籍浙江德清莫干山麓,现居杭州。号莫干山樵、望湖斋主。现为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收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当代中国画名家,师从张寅彤先生、李腾先生学习中国画,追求艺术,孜孜不倦。擅花鸟,尤钟情于荷花,所作彩墨荷花将中国画笔墨功夫与西方油画色彩元素相融合,创作出更富东方禅意与现代性面貌的彩墨画作。

 

作品参加卢浮宫国际艺术联创巡展等展览,政府先后设立湖州吴兴区西塞山旅游度假区“叶向礼百荷艺术馆”、莫干山镇风景名胜区“瓷板画艺术馆”,展示叶向礼书画作品与瓷板画藏品,助力乡村文化繁荣。

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

—宋•吴可《学诗》

 

我喜欢这首诗,乃是指学诗须有似参禅的功夫及境界。诗为文学的最高境界,禅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它们的共通之处则是均须不计年的竹榻蒲团之时空,方能渐悟入道。诗人如是方能进入无我之境成妙诗,参禅者方可修至般若境界。作为中国书画家、诗人与参禅者,非几十春华秋实地读书、写字、画画,及“外师造化”以“中得心源”,使人生为艺术而奋斗、而创造、而了得,方能超然常规,超越世俗,超脱束缚。

 

我和叶向礼先生相识相知几十年,素知他是一位谦谦君子,更是一位艺术工作者,是有一股磁性般的友人。如是他的朋友之广、之好,亦为我们这个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群体中的一道风景,并为人赞美与注目。

 

 

叶向礼先生对于中国画艺术的创作始终如参禅般的钟爱与钟情,这个艺爱是他天性的一道景风,于是他于春夏的奋笔至秋冬的艺游,始终本着一颗平常心而为之养拙,为之以酷爱艺术的初心。这个情则是向礼先生对大自然万物情感多维度中的一个艺术至情与至诚。有着至情至诚心意的艺术家,必然能入他所选择的艺术门类深化之,并为之以文引领之,达至以艺表达心性之中真善美之追溯,以完成个性化“文以载道”的善愿!吾观叶向礼的艺术人生即如是也!

 

 

叶向礼先生钟爱艺术,为之陶冶情操的一个法式,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传承而入道的,例杭州太守苏东坡先贤是一位大文豪、大诗人,亦为创造性的大书法家与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是篆刻与书艺大家,同时也为杰出诗人。杭州这个古吴越之地,素来地灵人杰、名人辈出。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构成最以文化为最、为高、为上,而且依恋着文与艺的融合而为之昂扬。本文推荐的当代中国画青年名家叶向礼的艺术之规,则是以佛学《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哲理来指引着他的中国画道,这个画内之禅与画外之境的契合、构建,乃是叶向礼图画的修为之本质,也是叶向礼图画风格的元气。盖凡能成就自我的艺术家,必然是具有学术、思想及苦功修炼的艺术达人。然而要成为一位“松柏老而健,芝兰清且香”的功深品清之艺术家,非要学术引领不可,且是须有哲理美学的导向,涵以功力之意志。写此是为梳理出叶向礼先生写画构象的这一途径应作如是观!要自然达至芝兰清香式的画艺,必须是一位品德高雅之人,即人品高、画品不得不高的这一思理。吾与叶向礼友好交谊的几十年中,叶向礼先生是一位具有“明月一壶酒”之品行人。

 

 

叶向礼先生的画,选择了“荷花”作为写图成像的主攻方向。此则何为如是,应有三种因由:一为叶向礼久住钱塘西湖,而钱塘西湖历来以种植红荷著称九州,那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颂荷诗,深深地印入他的心胸之中,这是自然物象的构和;再者便是拜读了中国众多大书画家以荷为题材的作品,诸如近代的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诸乐三、吴湖帆等,均为以荷造艺之妙手与神手,于是近朱者赤,造成了叶向礼画荷的艺术因缘;其三,荷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正符合叶向礼做人的准则,以荷作为艺术人生的造化之源与吐纳之气象,此甚为人艺同品的追求目标也。况且荷花之清乃佛学中和竹之高节同为比喻的信物而令人敬仰!

 

 

写荷画荷,需要熟悉荷的姿态,那出水芙蓉之婀娜,最为撩人,这个婀娜之荷姿也为文人所喜欢的风雅之姿,也是叶向礼画的最多的荷美姿态。这个荷姿极像中国人最崇拜的观世音大士之姿,故而叶向礼先生赋予荷以形象思维,以荷美之姿映射观世音菩萨圣像,并为之乐而不惫,彩墨始修,光彩而照人。这种人格化的艺术塑造与隐喻,当是中国文化中形而上的重要表达。

 

叶向礼先生于荷画的钟情是多维度的。他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他对初夏清和清光的一份真淳表达。画图中的清新之感也是向礼对绿水青山时代的一份赞礼。

 

 

他和夏荷做深深地对话,又奔放地在炎热的阳光下画夏荷的歲蕤,是人的精神和大自然“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相呼相映,这种西湖盛夏之美是炙热的、洋溢的,亦为神飞的。于是画的多彩变换是阳光移动和水波流动的交响乐,也是我们这个盛世时代的一份大美写照。

 

叶向礼先生画夏荷的情致之高,是以他为艺而生的雄心而定向的。为了神融笔畅地挥毫,他同古之贤者相交,废纸三千予以否定之否定地筛选与精选作品,这是由作者的品质与美德所决定的。于是画夏荷之茂盛、之风神、之深厚,是叶向礼先生画荷的美学主旋律,亦唯此才能使其心满意足,有“得意忘象”之作。

 

 

要画出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的盛夏荷花景致,对画家来说是一个恒定的艺术命题。想廿年前我陪同陈家泠兄于酷暑的西湖曲院风荷,冒着39P以上的高温坐着小船深入闷热的荷丛去观荷、品荷、写生荷,那是一份感动自己的造化之记忆与寄情。叶向礼先生也必然如同我们的这个研道之样式,而画岀夏荷之生态、夏荷之奔放、夏荷之映日,而为艺术人生之快慰。他的这类荷画系列最能表达他对荷花的精诚与乐道。

 

杭州素为艺术的摇篮,那种热烈而温柔的文化气息可谓弥漫于吴越之地的天、地、人。于此,叶向礼作为艺术群体中的一员,自是有着“云水襟怀,松柏气节”。久久地在中国文化艺术之高地耕耘,定能渐渐地登堂“中西同构”(笔者美学)之艺术领域。由是西为体、中为用的这个图像之美,亦自然而自信地进入到向礼先生的荷画之中。

 

 

叶向礼先生的荷画系列,既有着国画的笔性之艺,也加入了五彩缤纷的光彩之美,这类画在光的映影下,便如有着西方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睡莲之图像美。这无疑是画艺的拓展与心灵感受的碰撞之果,也必然是这个美好时代中的一束艺术本相。

 

叶向礼先生也画秋天的枯荷与残荷,因为荷的春、夏、秋、冬之姿,在他的眼中均是无比之亲切和优美,况且荷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品格,已浸透到向礼先生的心脑之中,并认同之为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以诗为赞叶向礼先生荷画:

 

包容率直和柔媚,风格如诗夥盛唐。

正见中华融世界,百花齐放沐春阳。

 

——郑竹三

画家、书法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北美术学院终身教授

辛丑元宵节大吉,记于钱塘三里新城

 

叶向礼《傲雪》130.5cm×64.5cm

 

叶向礼《光华》115cm×52cm

 

叶向礼《和风清韵》138x68cm

 

叶向礼《荷之精灵》 52cm×96cm

 

叶向礼《空灵之境》97.5cm×63cm

 

叶向礼《莲之幻境》99cm×65cm

 

叶向礼《秋寂》102cm×73cm

 

叶向礼《生机》69cm×137cm

 

叶向礼《视心如莲》136×34cm×4

 

叶向礼《水目》26cm×25cm×4

 

叶向礼《睡莲》97cm×64cm

 

叶向礼《万物共清辉》96cm×62cm

 

叶向礼《悟静》96cm×62cm

 

叶向礼《新放》 101cm×52cm

 

 

 

 

 

 

TAG标签: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