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梁炜彬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75年的风雨兼程,75年的砥砺前行。75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是国家的重生,是民族的觉醒,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时刻。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热爱与期盼。向祖国诉说,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寄托。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梁炜彬,广东南海大沥人,早年师从 南海名画家区太杰先生和岭南画派名宿黎葛民先生,曾任佛山市美协副主席和南海区美协主席,现系广东省美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CCTV央视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院和北京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广东楹联学会会员、南海画院顾问、佛山市书协会员,副研究馆员。国画、书法、速写、诗联、论文曾入选(入编)市、省、国家和海外的展览及刊物,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曾收藏其国画作品,并获2007年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2024年其国画作品入选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美术作品奖,同年被国台办信息交流中心聘请为第十六届海峽论坛文化顾问。

 

 

 

 .

 

 

 

 

 

 

 

 

 

 

 

 

岭南画坛开新风

一一喜读岭南花鸟画家梁炜彬新作《红棉·鱼》

 

红棉是岭南地区的英雄树,它挺拔、苍劲、花红,是岭南人文精神的象征。岭南画派的先驱和历代名家如陈树人、梁占峰、陈永锵等,以红棉为题材的经典作品很多,在南国画坛上树起了一座一座丰碑。如何在红棉画法上有新的作为而不重复前人的样式,一直是当代岭南花鸟画家要超越的难题。

笔者最近读到了佛山市南海区原美协主席梁炜彬的一批《红棉·鱼》新作,顿觉眼前为之一亮。他以山水画的图式融入花鸟画之中,构图气魄宏大、雄风拂面:他以鱼跃之动与红棉之静成对比,画面一刚一柔,勃勃生机:他以传统笔墨与光影色彩结合,图像亦素亦艳,墨彩辉映,视觉冲击力很强。本来岭南水乡水边多木棉树,其枝干与花蕾伸向水面与鱼塘中之鱼呼应也是平常之景,但此众人眼中之景却鲜见于前人的画作。如今梁炜彬从平凡生活中得到灵感而艺术地组合成意境深远的画面,成为一人笔下之画,无疑为岭南花鸟画特别是红棉画法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子。

梁炜彬长期生活在岭南水乡,并在基层从事文化工作几十年,是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副研究馆员职称。他年青时师从岭南画派名宿黎葛民先生,在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精神感召下,遵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以传统为师,以生活为师,辛勤耕耘,大胆创新,是岭南花鸟画家群中的实力派画家。其《红棉·鱼》作品曾在北京获2007年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并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收藏和在友谊馆展出。古语说:“笔墨当随时代”是从纵向的历史源流中说明作品要有时代气息:“笔墨当随自然”是从横向地域对比中说明作品要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笔墨当随个性”是从个体感受中说明作品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梁炜彬的《红棉·鱼》系列作品尽管还有待精益求精,但其时代感、地域性、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是无庸置疑的,在学术上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梁根祥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佛山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