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杪观澜」——当代中国书法家笔下的心与道(下)

 

媒体支持

《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网》

《凤凰新闻》《文艺周刊》《中国文化报》《文化艺术网》

《中国艺术报》《环球艺术网》《中国艺术新闻网》

 

 

“文者,贯道之器也。”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历经岁月洗礼,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不仅是笔墨线条的奇妙组合,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与审美理想的生动呈现,融入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与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

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发展,多次强调文艺工作的重要意义,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文艺方针政策指引下,文艺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成为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核心理念,激励着广大文艺创作者坚守艺术理想,传承优秀文化,在创新中推动文艺事业不断前行。

书法艺术的发展亦不例外。“道” 这一古老而深邃的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贯穿于书法创作的始终。它既蕴含着书法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笔法、墨法、章法的精妙演绎,如同自然万物的生长变化,有着内在的秩序与节奏;又承载着创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以 “仁”“德” 为核心的价值追求,通过笔墨传递出醇厚的人文情怀。正如古人云 “书者,如也,如心之所欲也”,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创作者心灵的映照,也是对 “大道” 的一种追寻与诠释。而 “德不孤,必有邻”,在书法界,志同道合的书法家们以书会友,以艺传道,相互砥砺,共同探索书法艺术的无限可能,形成了传承有序、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当下,广大书法创作者肩负着重大使命。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脉搏,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以人民为中心,用手中的笔书写人民的奋斗、人民的梦想,描绘新时代的壮丽画卷。坚持守正创新,在传承传统书法精髓的基础上,大胆探索,融入时代元素,创作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鲜明时代特色的精品力作,让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此次 “中国历届书协主席及副主席作品鉴赏—中国书法家笔下的心与道”,汇聚了众多书法创作者的心血结晶。创作者们秉持对书法艺术的敬畏之心,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题材、多样的形式,展现书法艺术之美,传递时代精神之魂。希望通过这一系列展览,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推动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中国书法艺术天下一家的广阔胸怀。

 

展出作品欣赏

真谛

《真谛》
范曾
66×34cm

托片·水墨纸本

款识:丁酉年范曾
印文:范曾书画

 

《遐观》

范曾

66×34cm

托片·水墨纸本

款识:丁酉年范曾

印文:范曾书画

 

敦朴《敦朴》

范曾

69×46cm

托片·水墨纸本

款识:丁酉年范曾

印文:范曾书画

 

《神思》
范曾

66×34cm

托片·水墨纸本

款识:丁酉范曾

印文:范曾书画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

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书法》

张海

82×42cm

镜心·水墨纸本

款识:乙酉年秋初张海于友石斋

印文:张海印信  金石永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张海

138×69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辛卯年夏张海

印文:张海之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老子》

张海(1941年—)

137×69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辛丑年夏张海

印文:张海之印

 

 

《<滁州西涧>韦应物》

张海

136×6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乙酉年夏张海

印文:张海之印

 

《书法》

孙伯翔

138×25cm

托片·水墨纸本

款识:辛卯年立春孙伯翔

印文:孙伯翔印

 

《晨起唯乐纸与墨,夜卧未眠旧梦多》

孙伯翔

140×23cm*2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八十又五叟孙伯翔

印文:孙 孙伯翔

 

《龙游凤集》

孙伯翔

90×48cm

托片·水墨纸本

款识:八十八翁孙伯翔

印文:孙 伯翔印鈢

 

《<秋苔>齐己》
孙伯翔

90×48cm

托片·水墨纸本

款识:戊寅小暑伯翔
印文:孙 伯翔印鈢

 

《书法》
孙伯翔

90×48cm

托片·水墨纸本

款识:七十八叟孙伯翔书
印文:孙 伯翔印鈢

 

《<日观峰>顾嗣立》
孙伯翔

90×48cm

托片·水墨纸本

款识:庚寅春孙伯翔
印文:孙 伯翔印鈢

 

《<龟虽寿>曹操》
孙伯翔

105×33cm

立轴·水墨纸本

款识:壬辰年初冬孙伯翔七十又九
印文:孙伯翔印

 

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千钧巨石一发悬,

卧之石下十三年。存道忘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

《<学仙二首>韦应物》

王镛

136×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辛卯冬至后三日存耕堂主人王镛

印文:wy 王镛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裴回,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仲宣楼头春色深。

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短歌行>杜甫》

王镛

136×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辛卯王镛

印文:wy 王镛

 

冷淡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

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教子书。

《东坡题画诗二首》

王镛

136×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岁在庚寅王镛

印文:wy 王镛

 

《书法》

张旭光(1955年—)

136×6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张旭光

印文:张旭光印

 

《凭栏看远岫,倚石听流泉》

孙晓云

136×34cm*2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丙申年冬月金陵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福至运来

《福至运来》

孙晓云

136×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苏轼》

李铎

134×33cm

立轴·水墨纸本

款识:湘人李铎于京华之仕龙书屋

印文:李铎之印

 

清静恬远

《清静恬远》
李铎

镜心·水墨纸本

122×32cm

款识:癸未春日湘醴李铎书

印文:李铎之印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高适》
李铎

立轴·水墨纸本 
134×33cm

款识:湘人李铎于京华之仕龙书屋

印文:李铎之印

 

《茶禅一味》

苏士澍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苏士澍书

印文:苏士澍印 味静草堂

 

《书法》

苏士澍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天池苏士澍书

印文:天池苏士澍印 味静草堂

 

《<登鹳雀楼>王之涣》

苏士澍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苏士澍

印文:苏士澍印 味静草堂

 

《<兰亭集序>王羲之》

石开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

款识:石开

印文:石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

石开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

款识:石开

印文:石开

 

《书法对联》

石开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2

款识:壬寅春二月石开

印文:石开

 

《书法对联》

石开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2

款识:壬寅元月落雪日石开

印文:石开

 

《文思跃马清风净几 琴意解人新月阑干》

石开

立轴·水墨纸本 
138×23cm*2

款识:甲午石开

印文:石开

 

《书法对联》

石开

立轴·水墨纸本 
138×23cm*2

款识:壬寅春日石开

印文:石开

 

《书法》

李刚田

立轴·水墨纸本 
69×34cm

款识:李刚田篆

印文:李刚田印

 

《杜甫诗句》

李刚田

软片·水墨纸本 
70×30cm*2

款识:李刚田篆

印文:李刚田印

 

《琴舞园亭诗歌池榭 芰荷浦溆杨柳楼台》

李刚田

软片·水墨纸本 
180×32cm*2

款识:京华玉泉精舍李刚田篆

印文:李刚田印

 

《书法对联》

李刚田

软片·水墨纸本 
180×32cm*2

款识:玉泉精舍李刚田篆

印文:李刚田印

 

《漱石枕流坐花醉月 听香读画餐墨看茶》

李刚田

软片·水墨纸本 
180×32cm*2

款识:玉泉精舍李刚田

印文:李刚田印

 

《东壁图书西园翰墨 南华秋水北苑春山》

李刚田

软片·水墨纸本 
180×32cm*2

款识:玉泉精舍李刚田

印文:李刚田印

 

《茶帘清与鹤同梦 竹榻静听琴所言》

李刚田

软片·水墨纸本 
136×35cm*2

款识:玉泉精舍李刚田篆

印文:李刚田印

 

《<无题>周恩来》

申万胜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申万胜书
印文:申万胜印

 

《书法》

言恭达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乙酉二月言恭达书
印文:言恭达印 抱云堂

 

《书法》

言恭达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言恭达

印文:言恭达印 抱云堂

 

《<琴诗>苏轼》
毛国典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丙申年秋毛国典书

印文:毛国典印

 

《书法》

刘洪彪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

款识:壬寅夏刘洪彪

印文:刘洪彪印

 

《<答太常靳博士见赠一绝>张九龄》

叶培贵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培贵

印文:叶培贵印

 

《<春晓>孟浩然》
叶培贵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壬辰培贵

印文:叶培贵印

 

《<题玄武禅师屋壁>杜甫》
聂成文

软片·水墨纸本 
138×69cm

款识:聂成文

印文:聂成文

 

《书法》

林岫

软片·水墨纸本

138×69cm

款识:癸未嘉月林岫诗书

印文:林岫之印

 

《<秋词(其一)>刘禹锡》

林岫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林岫

印文:林岫之印

 

《<少凌河挥源一首>》
王丹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王丹

印文:王丹之印

 

《<咏史二首·其二>李商隐 》
刘金凯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望山堂刘金凯书
印文:刘金凯印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刘金凯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丙申金凯
印文:刘金凯印

 

《书法》
朱关田

立轴·水墨纸本 
93×32cm

款识:朱关田印

印文:朱关田

 

《书法》
朱关田

托片·水墨纸本 
138×34cm

款识:朱关田书于西子湖畔

印文:关田

 

《<秋岭归云>吴镇》
张继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四融斋张继书于北京

印文:张继之印 四融斋

 

《<丰乐亭游春·其三>欧阳修》
张继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张继

印文:张继之印 四融斋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白居易》
何应辉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辛丑应辉书

印文:何应辉印

 

《<海为龙世界 云是鹤家乡>齐白石》
何应辉(1946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2

款识:庚子春末应辉于成都

印文:何应辉印

 

《汇流穷源,无门户之派见;鉴今索古,开后启之先声谁》

陈振濂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丙戌新正陈振濂并识

印文:振濂之印 颐斋

 

《<宝墨亭>苏轼》
陈振濂

软片·水墨纸本 
138×69cm

款识:陈振濂书
印文:振濂之印 颐斋

 

《书法》

刘艺

软片·水墨纸本

136×42cm

款识:刘艺于京华

印文:刘艺之印

 

《<晚渡>周权》

陈洪武

软片·水墨纸本

137×34cm

款识:萧风书之

印文:陈洪武印

 

《<赠汪伦>李白》
陈洪武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萧风
印文:陈洪武印

 

《<春游曲三首>张仲素》

顾玉龙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顾玉龙书

印文:顾氏 玉龙之印

 

《<有惠及人春映日 其清在抱水当风>林则徐》

鄢福初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福初

印文:鄢 福初之印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
段成桂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段成桂
印文:段成桂印

 

《<过故人庄>孟浩然》

张建会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张建会书于清和轩

印文:张建会印

 

《含真抱朴》

张建会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

款识:壬辰冬月张建会

印文:张氏 建会

 

《书法》
张飙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壬午秋月张飙

印文:张飙之印

 

《<山居秋暝>王维》
吴善璋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善璋书

印文:吴善璋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旭宇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丙申冬大雪旭宇

印文:旭宇之印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陈永正

托片·水墨纸本 
70×34cm

款识:乙未陈永正

印文:陈永正印 沚斋

 

《<题赤壁图>戴表元》
宋华平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辛卯中原砚溪堂宋华平

印文:宋华平印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包俊宜

软片·水墨纸本 
170×45cm*2

款识:癸巳夏包俊宜

印文:瀚之 包俊宜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