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持中秉正——吴常青诗书画印作品展 | 2025.4

时间:2025-04-19 14:46:31 来源:zgwhb.cn 编辑:佚名 阅读:手机版

持中秉正——吴常青诗书画印作品展 | 2025.4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吴常青,斋名四季草堂、青园,出生于贵州铜仁。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书法篆刻专业。现为杭州国画院党支部副书记、驻院画家。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杭州国画院吴常青诗书画印近作观感

中国美术学院 任道斌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桃红柳绿之际,我获观杭州国画院吴常青君进京展作品,不禁心旷神怡,喜从中来。

 

韩愈《师说》楷书136cm×65cm

 

我以为汉字书法之所以能成为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不朽艺术,在于其文意的高雅与线迹的浪漫,她既可让挥毫者解衣盘礴、舒心畅神,又能使观者悦目赏心、益寿延年。

汉字书法艺术的丰富多姿,更是其历久弥新的法宝。见字如见人,望文可生义,而欣赏优秀的书法,更如见帅哥、美女,十分养眼。且不同的书体,又有着缤纷的丰采,使人陶醉。

 

毛主席《沁园春·长沙》楷书138cm×35cm

 

楷书如美人之站姿,稳重沉雄,俊朗秀逸,光明正大,以其规矩堂皇,而令人肃然起敬,顿养浩然之气。

行书如美人之行走,从容洒脱,心无挂碍,风度翩翩,以其萧散轻松,而令人神情为之一爽,万虑俱消。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行书138cm×68cm

 

隶书似美人坐相,安详静穆,得大自在,以其平和庄重,而令人神闲气定,心如止水,无欲则刚。

草书象美人之舞蹈,随心所欲,四肢挥舞,八面来风,哭之笑之,变化莫测,以其酣畅淋漓,而令人心潮跌宕起伏,如痴如醉,颇有天马行空、“起舞弄倩影”之念。

篆书犹美人之练气功,外敛而内强,柔中见刚,静中孕动,不急不躁,富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定力,令人神飞扬而思无邪。

 

《云山入画来》行书145cm×365cm

 

毛主席《沁园春·长沙》隶书 138cm×68cm

 

我常作如是观来审美书法作品,得之者形神俱佳,达意悦目,善也;失之者则不善也。

吴常青君书法诸体之作,皆以历代贤文佳句为本,借以抒写心之所寄,自娱娱人,升华情操;而又多古意,殷商甲骨,秦篆汉隶,晋行唐楷,乃至草书,皆各具丰采。无论小楷《坐忘论》长篇,或是榜书《云山如画来》横卷,抑或甲骨文《兰亭序》通幅等,宛若美人如云,翩翩来仪,气象万千,悦目赏心。虽动静不同,刚柔各异,而气质高雅,风华正茂,则溢于楮表,可谓善哉、善哉!

 

《墨梅》中堂 对联180cm×96cm

 

书为心迹,画为心印。常青之作,下笔如有神助,乃厚积薄发之硕果。究其因,在于天资、爱好、勤奋,更在于他得故乡贵州铜仁梵净山水养育,又得西子湖畔中国美术学院培养,更得所服务的杭州国画院滋养,即得时代进步之幸也。

由新中国首批书法本科生金鉴才先生所创立的杭州国画院,自二〇一三年建院以来,就秉持潘天寿先生的诗书画印“四全”理念,以“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为旨,坚持“笃敬忠诚坚定文化自信,诗书画印推行国艺重光”的院训,为“美丽中国”的“杭州样本”而努力。作为其中的优秀成员,吴常青君乐此不疲,无间寒暑,水流花开,今日终于初有所成。

 

《古树新枝》四条屏纸本设色花鸟143cm×76cm×4

 

《白梅》十二条屏  纸本设色花鸟  105cm×25cm×12

 

常青君爱写梅花,得超山唐梅、宋梅之韵,有冬心之质而增其雅,富昌硕之姿而益其丽,借以称颂“梅花香自苦寒来”,题以诗文,缀以印鉴,扬其书卷逸致。虽为写梅,实乃为自己写照也。

 

《青园诗稿选抄》小楷 165cm×45cm

 

常青君的经历,不禁让我想起多年前一位日本长者所言:“社会上的强者,既不出于乡野,也非出于都市,而往往出于自乡野来到都市的人中。”斯言不虚!

 

《花果飘香》八条屏纸本设色花鸟138cm×35cm×8

 

常青君这次进京展,将自己的近期佳作呈现在中国艺术界“圣域”之一的国家画院美术馆,这既是他个人的自我小结与汇报,也是杭州国画院向同行师友的学习与交流,更表达了对祖国新时代的感恩!

所谓虚怀若谷者必满载而归,我为校友吴常青君点赞,故乐而写下粗浅的观感,并以为贺。

二〇二五年春月于杭州

 

红色根脉

 

诗画江南活力浙江

 

新时代新征程

 

祖国统一

 

 

文章关键字: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