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个案研究 | 钟国富:“艺术与生命”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钟国富,1951年10月生于四川隆昌,退休前供职于四川省江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擅长竹雕、书画、篆刻,作品追求古朴大气之特色,曾多次入展全国、省展,获全国、省级金奖,央视《百科探秘》栏目报道,央视《你好四川. 蜀南有海》现场直播报道,台湾电视台、香港电视台《大陆探奇》栏目专题报道。2009 年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同年应邀赴台湾参加《竹蕰风华. 海峡两岸竹文化交流展》。作品被博物馆及有关藏家收藏。现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安竹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民间雕刻艺术家、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香格里拉彩墨画研究院研究员、四川江安县书画协会第四、五届主席。2015年建立江安县钟国富竹工艺大师工作室,被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命名为“理事单位”“江安县非遗工坊”等。
钟国富自幼喜爱美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师从著名画家邱笑秋先生习画。邱笑秋曾在内江工作30余年,与张大千故居为邻。长期研究张大千先生艺术,出版有专著《破墨泼彩张大千》、《论中国重彩画的继承和发展——兼论彩墨画与香格里拉》等,其绘画作品多取材于川南和青藏高原之风土人情,19次进藏,长期深入高原藏区采风,创作了大量反映雪域高原的重彩山水画。巨幅山水画《山海千秋》、《源远流长》等陈列于天安门城楼、中南海等国家场所。自1995年创建四川香格里拉彩墨画研究院以来,逐步形成了“香格里拉画派”。钟国富受聘为画院研究员,一直以来致力于彩墨画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他花甲之龄从单位退休后,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将主要精力用于绘画之中。
国画《秋波荡漾. 青龙湖》 尺寸138x68cm 2022年创作
国画《夏岚叠彩. 天宝寨》 尺寸138x68cm 2022年创作
钟国富主张深入生活、师法自然,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在表现手法上,他追求诗一样的意境,书画印的结合。同时,潜心于“破墨泼彩”画法的深入研究,“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作品更见大气磅礴、富丽堂皇。在他的客厅和工作室,墙上悬挂着几幅彩墨山水画,画的是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春、夏、秋、冬,选自景区中的七彩飞瀑、天宝寨、青龙湖、天皇寺,这些景点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春潮涌动、千峰染翠;夏岚叠彩、秀壑幽深;秋波荡漾、烟霞浩渺;冬妆玉竹、扑朔迷离。观之着实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另外一幅《金色年华》,画的是盛放的油菜花,画面饱满却意境高远,通过浓淡相宜、疏密有致的笔触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天,有一种勃发的繁盛。
《双龙海金秋》 尺寸96 x 90 cm 2025年创作
《九寨神水天上来》 尺寸138 x 68 cm 2025年创作
《九寨天鹅海》 尺寸40 x 30 cm 2025年创作
竹雕、书画、治印,是钟国富最中意的几大赏心乐事,为之心生涟漪,又为之伏案勤勉。每当作品徐徐而成,便有与美且好兮之物邂逅之乐。
《岸上正是竹簧街》 尺寸90 x 68cm 时间2010年
《金色年华》 尺寸68 x 68 cm 时间2016年
《祥云》 尺寸68 x 68 cm 时间2017 年
《江城如画图》 尺寸180 x 96 cm 时间2019年
《丁花独秀》 尺寸35 x 35 cm 时间2017年
《高原奇卉》 尺寸35 x 35 cm 时间2017年
竹雕《哪吒仙子》尺寸高33x直径20cm 时间2016年
竹雕《琵琶行》 尺寸高36x直径21cm 时间2020年
人面竹雕《龙凤呈祥》 尺寸高33x直径15cm 时间2005年
竹雕《中华四大名楼. 滕王阁》 尺寸高37x直径22cm 时间2023年
竹皮雕《清晨入古寺》 尺寸高39x直径18.5cm 时间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