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王介平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
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秉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之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书法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王介平 1957年生于南京,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古代书画修缮和中国汉隶书法创作与教研活动。他是我国著名女书法大师肖娴的关门弟子,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故宫博物院专业书法家。王介平擅长的汉隶书法出自汉魏竹简,姿态飘逸,顾盼生辉,在汉隶碑帖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升华。王介平在中国“春兰杯”比赛中获银奖,在中央电视台第二、三、四届全国书法大奖赛中获银奖,赢得海内外书法家、专业人士、收藏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好评。
王介平家学渊源,又长期从事古代书画修缮和鉴定工作,其汉隶南源于肖娴,北学于著名书法大家刘炳森。当年,刘炳森先生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王介平有幸赴北京与刘炳森先生成为同事。因此,王介平的汉隶作品既不失江南柔美、又具北方的浑厚豪放。
王介平在墨韵世界里的孤独求索,成就了现实生活中的无数拥趸。人们尤为津津乐道于他以隶、楷、行书挥就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大悲咒》及《金刚经》等作品,纷纷以握卷在手为幸事。今年春节前夕,王介平还在豫园华宝楼举办了《汉风唐韵—王介平迎新书法展》,获得了书法爱好者们的热捧。
创荣时代: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新时代艺术家,您认为该如何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王介平:
作为新时代艺术家,我深感责任重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如我所擅长的汉隶书法,源于汉魏竹简,既有历史底蕴又可创新升华。我们应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
同时,要积极投身于文艺创作中,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激励人。用书法等艺术形式表达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的奋斗与追求,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