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75年的风雨兼程,75年的砥砺前行。75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是国家的重生,是民族的觉醒,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时刻。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热爱与期盼。向祖国诉说,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寄托。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肖明,笔名翰森,籍贯重庆人,1976年8月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绥江,中共党员。
人民画院会员
云南省昭通市美术协会会员
绥江县美术书法协会会员
县老体检特聘画师
美术辅导培训老师
文化馆副研馆员
1993年毕业于云南省华夏中专,2007年毕业于云南文化职业学院美术专业,2018年云南省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基层美术人才培训。参加绥江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宣传工作二十多年至今,多年来笔耕不辍,有优秀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和在刊物上发表,获得过县、市级、省级优秀奖项。
本人想法指出:“画者,心印也”,“画者,文之极也”,“明神隆之”等观点。中国画论一开始就谈“物化”、“物我为一”,即画家在师造化的同时通过转移摹写,将大自然融化于内心,再通过胸中文化知识、哲学修养、思想感悟等用丰富并具有情感的胸襟重新铸造成一个具有自己性格、理想和人性化的“自然”,即“胸中丘壑”,然后再以独特的笔墨精神,写出自己胸中的自然。因此创作过程中笔墨意境形成相互渗透的视觉美感是一个境界深刻的构创。国画艺术就是艺术家文学、思想、道德、审美综合修养的艺术,而笔墨的表现则是艺术家心灵的迹化,是艺术家的“心电图”,或者又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灵感突现的偶然得之,而又妙在自然生成的气度。所以中国画讲究“书画同源”,而在西方,绘画就是绘画,与是否同文人有联系关系不大。
在中国则不行,长期以来由于文人的评画,国画艺术的博大与精深也就非同一般了。所以,可以说中国画艺术语言的时代性包括了艺术精神与艺术技巧两个方面,而这二者的合二为一就是一件艺术作品的文化载体。艺术创造是一个心灵结构场。艺术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表现自我,艺术的想象创造着气象宏伟、情愫细腻的“第二自然”,亦即艺术世界。
这中间的奥秘是艺术家本能情感的瞬间判断,是对笔墨的超常发挥。艺术灵感的萌生,可以说无所不在。画家手中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宣泄,而国画艺术更能通过笔墨将艺术家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折射出来,故通常都有“画品即人品”的说法。
国画艺术并非纯粹地模拟自然,它是对自然的高度提炼。可谓“移神”才能有画。而作画过程中所体现的“平、圆、留、重、变”的笔墨所表达的画内之美,是中国画高品格的要求。如“苍雄深秀,深厚华滋”是骨法和气韵的结合体。在哲学思想上,中国人往往能够打破时空的束缚,有着独到的宇宙观。而国画艺术亦有着它精神内含的弘扬,这是物象迹化的神韵,是画家心灵的投入,是“上与天游,下与物化”的心理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结合,从而使画家平时对生活感受的积累得到升华。无论是山水画中千里江山自然风貌的空间认识及表现,还是对神话鬼怪想象的描摹,都体现了画家主体世界以最敏感最自由的状态进入艺术创作的天地。
国画中重主观内在感受和主观表现的笔墨,重艺术想象和形式结构形态。以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的绘画主张和作画态度是符合现代艺术总倾向的。笔者作为从事国画教学的一名教师就更应该以此为契机,把握当今文化主流,给国画艺术语言注入新的力量,把国画的笔墨精神引入更为开阔的艺术创作境界。生命不息,大道不灭,国画创作又将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