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华孝道

孝女湖

时间:2021-12-27 11:49:16 来源:zgwhb.cn 编辑:佚名 阅读:手机版

  在《大学》上有这样一句话,叫“之所先后,则近道矣”。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先后的次序,如果我们把这个先后的次序给颠倒了,结果将会完全不同。“人之初,性本善”固然重要,“首孝悌,次见闻”更不能忽视。3月8日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家乡慈孝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曾登上了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 第一季》第五十一集《前童村——以孝为本家业兴》。

  故乡前童是一个历史悠久、风光绮丽、文化沉淀深厚的江南古村落。前童古村,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韵浓重的乡村画,一段美轮美奂的江南丝竹调。

  在前童钟灵毓秀的塔山北麓,有一方形水潭,名孝女湖,水面不大,谓之湖似乎有点夸张,殊不知,它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据旧时台州府(宁海旧属台州府)《嘉定赤城志》记载,“孝女湖,在县西三十里。平野中有山特立名塔山,山之麓有湖,旧传唐时有汪氏女纺织以奉其亲,亲好湖水,其家距湖五里,女日汲以供之,亲殁,建塔报焉。”而民间流传则更为传奇,说是汪氏女在其亲亡故后,遂投湖而死,一道去阴间再度赡养亲人,后人将此湖名之为“孝女湖”。

  明初,童氏祖先童伯礼曾两次礼聘明代大儒方孝孺先生讲学于“石镜精舍”书院,共同奠定了前童古镇“诗礼名宗”的基础。自此,前童流传着耕读敦睦、训育后人的美德,历代人才辈出,形成了“小桥流水遍庭户,卵巷古院藏艺文”的古文化风范。方孝孺在明洪武年间讲学授课时,有感于前童周遭的优美环境,命名了“塔峰晓日”、“鹿阜斜晖”等前童八大古景,其中的孝女湖,就被吟为一景,美曰“孝女湖莲”。有诗云:孝女湖头莲万杂,欲吸清霞耽玩坐。根据童氏族人谱载,“其先,湖不甚广,又世久淤塞。吾祖二如公辞宦家居,与族人谋,出祀田二十石零,兑湖侧田以扩之。筑堤以湖之东北,堤上植松木数十本。”又载:“后雍正八年,吾先君复纠同志数人,造亭於湖之西岸,曰‘致思亭’。” 致思亭亭柱上有一副对联:“亭舍暂停长者步,湖光时映孝娥心”。方孝孺还在两篇诗文中写道:《寄童伯礼 其一》俗薄吾深厌,家肥子孰过。孝慈诸弟共,才俊一门多。处世难同众,居乡本贵和。古来脩礼让,盗贼尚投戈。《寄童伯礼 其二》黍肉屡来馈,寸心殊自怜。伤廉增我过,尚德贵君贤。握臂知身瘦,捐书待病痊。每怀徐孺子,衰世道能全。关于孝女湖的故事,鄞县清代庠生黄常谟诗:“此地不生汪氏女,此中湖水竟无名。红莲一瓣留芳韵,愧杀男儿诵孝经。”另有本族文人童培的诗:“春去夏来萏菡开,邀朋湖上共徘徊,水光澄碧空如鉴,长照汪家一女孩。”

  当时,此孝女湖虽有碧荷覆盖,却只不过是一个宽不盈亩的水潭而已,而四周环境,除却灵秀的塔山尚可作为背景,亦无其他夺人的景色。而方孝孺先生将此命名为一景,确有其独到而深邃的思考与见解。童氏族人除了信奉“耕读传家”,亦非常崇尚“忠孝节义”这一儒家纲常,并以此作为治家的根本理念。百善孝为先,古景“孝女湖莲”之命名虽多以“形”为主,但却也不排除以“神”入景,形之美,在于表象,只是一种视觉享受;神之美,美在内涵,给人以心灵的感触与启迪。故不难揣摩,方孝孺这一另辟蹊径之举,其初衷乃是以起到教诲、勉励后人之目的,让前童的孝文化更加发扬光大,让族人的孝道之风得以世代沿袭。

  为更好地弘扬前童传统的孝文化,近年来,前童族人配合当地政府,对孝女湖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建与改造———修葺致思亭,竖立孝女塑像,新建孝风广场与百孝水池,安放孝心石等景观设施,将该区域建成为富有浓郁孝文化的孝女湖公园。

  现在看来,我们培养孩子时应该要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从小培养起一个孩子谦恭有礼的态度,然后再让他学习知识和技能。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态度、这样一个次序呢?因为一个孩子对长辈、对老师谦恭有礼的态度还没有形成,就让他学习了很多知识和技能的东西,结果是学得愈多就会愈傲慢,愈不把他的父母和老师放在眼里。孔夫子曾说,这个人,他即使是有周公的才华,如果他又骄傲、又吝啬的话,“其余不足观也已”,也就是说其他方面都不值一提了。那我们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走在路上目中无人,特别是我们看到很多名牌高校的学生,走在路上头都是往上看的。为什么我们这么有体会?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确实也是吃了很多的亏,有很多的经验和体会。我们学了传统文化之后,要有更多的时间去深入经典,去避免不必要的应酬,这样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中铁房地产集团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童非)

TAG标签:
反馈